English

从青海湖到柴达木

2004-10-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石英 我有话说

青海的柴达木,一个久知其名而未谋其面的地方,遥远是肯定的,而且还略带几分神秘。这给我的旅程带来了些探险的意味。

我并非头一回来青海,但前两次大抵未出省会西宁周围和青海湖沿岸。那时在日月山西望,颇有一种“文成公主行渐远,仰问高天胡不归”的感慨。此间的一切都觉得新鲜:望水滩上的一块略带异

样的石头,察卡盐湖中的一小坨结晶盐,放牧在海拔三千米以上山坡上的羊群,更不必说是那田连阡陌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着实是一种抢眼的景观了。

在青海省,固然有两万平方公里的柴达木沙漠和四万五千平方公里的戈壁,但也并非没有较好的可耕地和可观的植被。青藏高原并非是一色荒凉,看这公路两旁的山脊上不乏青葱,某些段落的植被较之青海以东诸如陇东和陕北地区还有些许优势哩。至于庄稼的长势,不仅是湟水两岸玉米吐缨、土豆铺绿,状貌不逊黄淮,最骄人的品种当属油菜花,如落地黄云,娇美夺人。我见过长江汉水流域的油菜田,而这里的似乎更见气魄,真可谓“四海有闲田,惟有菜花秀”。而且,不仅有水处是这样,迤至一些干旱地段,菜花仍未绝迹,蔚为奇观。

沿青海湖西行,有一片丘陵起伏而中为平地的草原,当地人称之为“金银滩”,一座座藏包错落,一串串彩旗招展,游人虽不甚多,气氛却似节日盛会。向导说:此地平时就是这样,并说当年西部歌王王洛宾在这里获得了灵感,吟出传世的《在那遥远的地方》,并有爱情佳话流传,云云。我自听着,未暇评论考证,也不容你多问。因为此际半空一云盖项,大雨斜潲而下,气温骤然下降,穿短袖衫的我自然浑身打战。这才领教了高原地带有季节也无季节的说法,纵是夏天,风雨突至,立即俨若寒秋,即使穿上棉衣也不过分。不过,这也是一种不常有的亲身体验。

盐湖,是此番柴达木行最值得称道的去处之一。茶卡盐湖、察尔汗盐湖,都令我们惊叹。我自认为见识颇多,但以往只见过海盐成盐过程,对于湖盐这是第一次。如按想象,盐湖一定是银白色的;其实,由于风沙浸覆,盐湖的表面并不那么洁白,有的甚至暗若土灰。但湖盐的开发者们,就是在这一望无际灰茫茫的“瀚海”中“淘银”。察尔汗盐湖规模很大,其盐富含钾,大部分用以制造钾肥,年产量达百万吨。自从西宁至格尔木的青藏铁路东段建成通车之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将湖盐运出柴达木盆地的运输能力。我亲眼看到,铁路大动脉横跨盐湖之上,路基坚实稳当,与湖盐基本上浑然一色,好像路基是就地取材以盐筑成。运盐列车一声长啸,从上头的灰云和下面的灰色盐湖之间挤身而过,消失在苍茫之中,留下的还是一派苍茫。

至于城市和重镇,沿途所经不下十个。其中包括我国核研究基地遗址,如今已是丛树无语,野草萋萋,一桩纪念碑兀立向天,历述前辈创业者的不朽功绩。

这其中的新兴城市当数海西州首府德令哈和柴达木盆地南部重镇格尔木。此二者也可称之为青海现代化步伐迈动的显要坐标。德令哈目前常住人口虽只七万,城市建设却已具相当规模,中心广场宽阔整洁,较大型建筑在广场周围参差展开,尤其是宾馆和饭店,非止三、五家,看势头已为旅游城市的未来发展准备了必要条件。德市海拔不算太高,且气候宜人,作为“避暑城市”亦名实相副。而格尔木的出现和发展,是与率军进藏的宏远气魄、青藏公路的开拓延伸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几十年来它作为青藏之间的连结纽带、青藏铁路的前进基地,几乎是从无到有,在盐碱荒地上硬是矗立起了二十万人口的初步繁荣的城市。一个最具雄辨意义的佐证是:当我们走进格尔木炼油厂的职工公园时,这里原是几乎不长任何植物的所在,如今已是绿树摇曳、繁花竞姿的休闲胜地。这昭示着:一切都是可能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