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教育的目的是让受教育者获得幸福

2004-10-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温艳华 本报记者 范志臣 我有话说

有人说,一个好校长等于一所好学校。一个研究型、思考型的校长必然带动整个学校观念的更新;一个行动型、探索型的校长必然推动整个学校前行的步伐。渤海大学校长秦秋田就是这样一位目光锐利、思想睿智的校长,他在学校规模逐渐做大的时候,已经谋划并着手实施学校发展做强的蓝图。

体制创新:

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

秦秋田认为,体制创新是高等教育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课题,只有摆脱了旧体制的拘泥,高校才能焕发生机。渤海大学体制创新的实践从以下几个领域实施 在二级教学单位实行办学目标和经费指标的双重责任制,实现学校管理权限的下移,鼓励二级教学单位自主办学、自主发展。实现后勤社会化、市场化,成立后勤集团公司,新校区学生生活区完全归后勤集团经营,使后勤真正从学校主体中剥离出来。学校外围办学体系如培训学院、成教学院、附属高中、艺术高中等都实现了自主办学,这些办学实体不仅与学校彻底“断奶”,还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资金积累。引进沈阳毅兴公司2亿元的社会资本,合作创办了渤海大学文理学院,这个学院已成为教育部正式批准的独立学院,现有学生6千余人。文理学院实行经费包干、计划自主、人员聘任的新的办学体制。

内涵发展:培养高校的学术“基因”

秦秋田与渤海大学的领导们清楚地认识到,学校规模的扩大、名称的改变并不能带来档次的自动提升,只有大力发展内涵,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做大”、“做强”。

在内涵发展建设中,渤海大学从提高教学质量和加强学科建设入手。

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渤海大学从“三点”着手,从“一点”突破,所谓“三点”着手,即第一点,教学组织创新;第二点,管理机制创新;第三点,评选教学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一点”突破是提高考研升学率。

学科建设作为知识创新的体系,是高等学校最根本的内涵,渤海大学近年来逐步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科研型大学的方向发展。秦秋田提出培养学术“基因”,那就是发挥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渤海大学的应用数学、语言和应用语言学、化学化工、环境科学、基础理科等学科在省内同学科中处于领先地位,同时突出特色学科,如外贸专业、计算机应用、食品检验、足球教育等学科,以实现渤海大学在内涵发展上的新突破。

教学改革:满足学生的学习愿望

秦秋田在课程体系建设上提出了独到见解,那就是在课程设置上确立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确立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培养模式,教学方式也应随之改变,把教师由讲课者变成为领路者,以满足学生学习的愿望,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和具备认识幸福、追求幸福、获得幸福的能力。

大文大理是渤海大学对课程体系的改革实践,即实行“一二年级只分文理,三年级分专业,四年级分专长”的课程计划,实行大文科、大理科教学,使学生在校期间增加两次选择机会。同时,学院还给学生以选择学习强度的自由。如在大理科教学中,将数理化三门主科按学习强度分为A、B、C三档。学生可针对自己的兴趣特点及今后志向,选择每门课的学习强度,并依据学习成绩重新选择专业。

开放办学也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这种办学方式是学校每年安排300至400名学生到全国各地知名大学学习,人们称之为“国内留学”。这种包括寄读、函读、连读三种方式的开放办学已历八届,数以千计的学生从中获益。

有着五十年发展历史的渤海大学近年来实现了五个跨越性的发展 由千人级大学发展到万人级大学;由本、专二级办学发展到本、专、研三级办学;由单一师范型大学发展到多学科型大学;由单元投资主体发展到多元投资主体;由学院升格为大学。连续的、大跨度的发展之后,渤海大学已成为办学层次多样、门类较多、规模较大、办学实力较强的多科性大学。现有专业50多个,硕士点12个,正副教授400多名,多个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学校总人数3万余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