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走进“洼地之国”

2004-10-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梁晓华 我有话说

荷兰拦海大坝梁晓华摄

从布鲁塞尔驱车北上一个多小时,过了比利时弗拉芒区的“经济首都”安特卫普不远,看到路边蓝底金星的欧盟旗标志和已废弃的

边境检查站,便进入了荷兰领土。越往前走,地势越平坦。道路很宽,限速标志却越来越频繁,开车明显感到不如刚才随意。来到近在咫尺的荷兰,立即能感受到荷比之间的差异。

谈到从太空用肉眼看到的地球,中国人以长城为荣,比利时人为彻夜明亮的高速公路网自豪,荷兰人为人工拦海大堤骄傲。荷兰的法语国名“洼地之国”,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其地貌特征。这里海拔最高点为321米。四分之一的国土和人口处在海平面以下。约30%的土地乃至首都阿姆斯特丹的街道、广场,都是从中世纪起以坚持不懈的排涝从海水中夺取的。风车群是排涝的工具,郁金香是珍惜土地和精耕细作的成果。荷兰“寸土寸金”名副其实。出于与海争地的传统,荷兰人善于规划大的蓝图,注重团结的力量。这也许是荷兰作为欧共体创始国积极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原因。

荷兰人自称是“欧洲的中国人”。他们勤俭持家,善于理财,不屈不挠,互助友爱。出于助人为乐的天性,荷兰人愿意慷慨解囊。由于地势平坦,荷兰人也喜欢骑自行车这种便捷、便宜、自主的交通方式,尤其是在周末,驰骋在纵横阡陌的水渠边和开满郁金香的田野旁。四通八达的自行车专道表现了全社会保护弱者的意识。环境幽雅的社会福利居住小区则体现了荷兰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荷兰多年以稳定和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和低失业率令欧盟各国叹服。受近年来欧洲经济萧条影响,尽管荷兰极右排外思潮有所上升,但荷兰人不同宗教、文化相互兼容,多民族和谐共处的传统似乎没有改变。不仅天主教和新教信徒和睦相处,一个居民区可以有三所不同制度的学校。与上世纪初帮助犹太人成功融入荷兰社会一样,荷目前对穆斯林移民也采取相同的办法。移民一到荷兰,就要接受荷兰语和民俗的教育,随后才能就业。即使在清真寺传教,也要先取得荷兰语言和民俗教育的合格证书。“入乡随俗”在荷兰不是空话。

荷兰已连续四位女王执政,似乎国人已习以为常。女王的生日作为全国的庆典,不仅体现民族的凝聚,也反映了荷兰社会的特征,即注重生活质量,乐善好施,关爱弱者。面向大海、河流纵横的荷兰对外部世界有开放的胸怀,从17世纪起众多的外来移民为荷兰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荷兰妇女担任重要职务的比例,或者从事男性居多的工作的人员比例,比欧洲南部各国多一些。

荷兰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后,比利时一些民俗专家最近著文介绍荷兰与比利时的文化差异。比、法等国受拉丁文化和古罗马帝国中央集权的影响,重视社会等级差别,而荷兰人与德语国家更接近,有“天高皇帝远”的传统,不迷信权利,崇尚人的平等,对权利下放也视为平常。荷兰人上下级之间以“你”相称,直呼其名。工资等级间的差距也小于比利时和法国。南部各国久受外来统治,有排外传统和封闭倾向,对外来移民感到恐惧,对社会稳定和安宁看得重。荷兰虽有反抗法国统治的历史,却不排斥法国的文化,更像北欧各国和英国,乐于接受外来的新生事物与文明。出于防范意外的心理,比利时以人均拥有医生数名列前茅为荣。相比之下,荷兰人却较少对社会和未来的不安全感,对安乐死、同性恋等更加宽容。

荷兰虽领风气之先,荷兰人骨子里却很保守。一位德国学者说:“假如世界末日来临,我要去荷兰度过余生,因为那里更能返朴归真,总与欧洲新潮相差半个世纪。”20世纪初在欧洲盛行的性解放,包括妇女工作和出生率的下降,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在荷兰出现。阿姆斯特丹的红灯区那时才应运而生。荷兰民风淳朴,人们对家庭十分看重。连天主教教士都不愿独身生活,可以结婚生子,组成家庭。家庭成员过生日便全家团聚。圣诞、新年被视为结束一年艰苦劳动和享受美食、祝福未来的时机。荷兰妇女既崇尚独立,又愿为生育孩子放弃职业。荷兰一半以上的妇女选择半日工作,并按照孩子的课程表安排工作时间。虽有完善的医疗保障,孕妇大都选择在自己家中生产。荷兰在欧盟各国中的幼儿园数量偏低。妇女为照顾孩子宁可减少收入,不惜“缩减”家庭开支,例如放弃添置第二辆汽车或洗碗机。

看上去荷兰对外开放与崇尚宽容,其实是内紧外松。遵纪守法的行为规范被每个公民自觉接受,身体力行。一位对同胞有深入研究的荷兰作家写道,荷兰人爱用眼睛看。他既善于原谅,尊重隐私,也充满好奇,爱打抱不平,做事本份不张扬,注意影响重传统。荷兰人直言不讳,不绕圈子,表里如一。荷兰民居沿街的窗户不挂纱窗或百叶窗帘,也许是民族性格的外在表现。各家阳台上花团锦簇,整齐划一,街道上一尘不染,行人遵守交规,则体现了荷兰人对公共秩序的看重。在这样的环境里,似乎一些荷兰人也感到压抑。许多荷兰人到比利时瓦隆地区买房子居住,认为到那里生活更无拘无束。比利时高速公路上常见的荷兰牌照汽车,大都开得飞快,似乎驾驶者特别沉醉于没那么多限速的愉快。

荷语同德语相似,荷兰民俗也更接近日尔曼文化。受新教重视宗教仪式中的合唱与朗诵《圣经》的影响,荷兰人更爱读书、看戏,并大多会演奏一两种乐器。在荷兰人眼里,喜爱美食、注重享受的比利时人受拉丁文化影响,包括比北部荷语区的弗拉芒人,都过于强调个性,过于粗犷张扬。饮食上,荷兰人喜欢将肉类切碎进餐,以此表现对动物的怜悯。对南边的比利时瓦隆居民津津乐道于烤乳猪和烧全羊,荷兰人难以接受。荷兰超市里的食品种类远不如比利时的丰富,但书店里的书目和公共图书馆的规模,却远远超过比利时。

荷兰人各种会议特别多。凡事都要征得各方同意,寻找最好的解决办法,避免任何形式的纠纷。荷兰人讨厌吵架,表达情感的方式更含蓄,绝对不在公共场所高声喧哗。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各国相似,荷兰议会中少见欧洲南部各国常见的高声吼叫甚至大打出手。足球流氓和极端势力在荷兰都受到社会唾弃,难以成气候。

品味荷、比两国的文化差异,可以认识荷兰与比利时的民族特性,也有助于理解比利时弗拉芒荷语区与瓦隆和布鲁塞尔法语区间矛盾不断甚至格格不入的文化根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