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当代中国与她的外部世界

2004-11-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文 我有话说

由当代中国研究所举办的当代中国史国际高级论坛不久前在京举行,会议的主题为“当代中国与她的外部世界”。来自俄、美、日、瑞典等国和台湾、香港、澳门及内地的近5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上,齐赫文斯基以自己亲身经历回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一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事件。龚育之、张启

华、田居俭、程中原和玛玛耶娃等则通过剖析和总结新中国55年的历史进程,客观评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意义,充分肯定了新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季塔连科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经验不仅在中国国内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对正在寻求摆脱经济文化落后局面、走向有效率的经济和文化复兴的发展中国家,也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现代化与工业化是研究经济史的专家们讨论的热点问题。王梦奎和波尔嘉科夫从不同角度追溯了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傅高义评述了陈云在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独特作用;朱佳木认为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争取早日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是55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的三条主线。

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是本届论坛的主题,也是讨论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与会学者纵论新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积极的外交理念,考察和研究了中国与美国、日本、欧洲以及中亚各国之间的关系的历史和现状,论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对外战略的转变。杨允中和宋小庄在总结“一国两制”的成功经验时指出,如果说和平外交是新中国成功面最大的活动领域,那么“一国两制”则是新中国三代领导人政治智慧的结晶,也是古老中华文明与东方智慧在当代条件下创造性的运用典范。宫力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不结盟”、“不打牌”的对外战略指导下,坚定不移地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这不仅使中国突出了独立自主的外交特色,拓展了外交空间,更增强了自身的国际地位,增加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发言权。

当代中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也备受与会者关注。杨凤城剖析了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三足鼎立的总体格局;房宁根据翔实的调查资料概述了西方文化对中国青年的影响。与会者还探讨了世界格局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关系,分析了西方文论对当代中国文论的影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