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再说“羡慕马克思”

2004-11-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小儒 我有话说

光明论坛曾经发表过一篇题为《羡慕马克思》的文章。缘何羡慕马克思 文章作者羡慕的是马克思在大英图书馆做研究时有较好的阅读“待遇”,与作者自己的经历形成了反差。作者用马克思在19世纪中叶的大英图书馆所能“享受”到的服务标准,来善意地提醒和批评我们的某些图书馆在为读者提供服务方面不尽如人意之处。无独

有偶,近日,一位广州的大学教授投书媒体,讲述了他在北京某大图书馆查阅图书时的遭遇。就这位广州读者的境遇来看,与其说他接受到的是服务,还不如说是刁难,而这又怎能不让人生发“羡慕马克思”之类的感慨!

其实,无论是《羡慕马克思》的作者,还是那位跨越了大半个中国专程到北京的图书馆查阅图书的读者,他们的经历都说明了现今图书馆提供服务的品种、质量和标准,都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图书馆的服务大有改进的必要。

在现代社会,图书馆已经成为一种公共资源,它的服务带有公益性质。图书馆的资金,来源于国民收入的税收部分在二次分配后的指定款项。因此,图书馆的藏品皆属国家财产。这些财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图书馆提供的只是一种服务。

实事求是地说,目前图书馆在服务方面的一些欠缺,既是社会公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与国家文化事业发展水平之间存在落差的反映,又是图书馆本身在管理方式、服务水平等“软件”方面滞后的结果。一方面,相当多的图书馆存在着存书数量不足以及资金匮乏的现象,而另一方面,却同时存在着图书馆利用率不高的现象。这后一个现象,就与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有关。因此,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是一个不需多少投入就可以挖掘出现有公共资源潜力的现成办法。

当然,图书馆提高服务水平,决不能等同于提高收费水平。实际上,某些图书馆现在所提供的打印、复印等项服务的收费标准,甚至已经大大地超过了市场上同类商业服务的收费标准。这样做,正如那位广州读者所指出的,是把国家取之于民的财产当成了“奇货”,在以此造成使用者事实上的“二次赋税”的同时,又极大地限制了更多的人对图书馆这一公共资源的利用。而图书馆使用人数的减少,反过来又弱化了政府提供这种公共物品的能力,进而削弱了其在国民收入二次分配中的地位,并由此形成非良性循环。

在当代,图书馆业是受“资讯革命”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但是,我们看到,相当多的国家的图书馆业并未就此萧条,而是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向读者提供了更便利、更周到、更全面的服务。这些国家图书馆业的经验足资借鉴,他们的服务水准,为我们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坐标。其实,不论以什么标准来衡量,我国经济发达城市的图书馆,在硬件设施上,总要强过19世纪的大英图书馆。从这个意义上讲,今天的图书馆应提供优质的服务,不应再让人发出“羡慕马克思”这样的慨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