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点学科走向何方

2004-11-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侯明 我有话说

在南京这片高校云集的土地上,国家级重点学科也不在少数。怎样做好重点学科的建设工作?重点学科应该走向何方?众多高校不断探索,力图给出一个完美的答案。

南京农业大学国家重点学科蔬菜学科用他们的一个优势、两个法宝,描绘了一幅重点学科的建设蓝图。

重历史,发挥优势

南京农业大学蔬菜学科源于原中央大学和原金陵大学园艺系,创建于1921年,这就是他们的一个优势:悠久的学术传统。

经过半个世纪兢兢业业的努力,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向高等教育事业时,他们发挥学术传统优势,在1982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一举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被批准为农学一级学科下的博士后流动站,成为全国首批同类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在新时期怎样发挥悠久的学术传统这个优势?蔬菜学科给出的答案是依靠传统办专业,突破传统搞科研。

2001年蔬菜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同时,蔬菜学科也成为“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作物遗传与特异种质创新”重点开放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211”重点建设科群“园艺学与应用”的主要依托学科。

突破传统,他们在科研资金紧缺的情况下不是遵循“传统”等、靠、要,而是通过多渠道争取经费,建成了比较完善和具有先进条件的科研平台。通过这些努力,蔬菜学科近年来承担国家863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其他国家和部委项目20余项。

练内功,重在成果

“苦练内功”是南京农业大学蔬菜学科的一项法宝,而人才是重中之重。

学科带头人在出国进行学术交流的同时积极引进高级人才,加强学科实力。在蔬菜学科的发展过程中,曾遇到过科研队伍青黄不接的严重困境。关键时刻,他们从国外引进5名博士,充实到科研队伍中,在短短的几个月中这些博士们成功的融入了学科的建设和教学中,开创了蔬菜学科发展的新局面。

近年来,学科选派4人出国攻读学位,三分之二以上的教师有国外学习的经历。目前在蔬菜学科的18名教师中,有教授7名,副教授8名,讲师3名;其中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9名。

在重视人才,重视内部建设的指导思想下,南京农业大学蔬菜学科取得了不靠的成绩。在蔬菜学科的四个研究方向中,十字化科蔬菜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以及甜瓜属种质资源创新和应用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设施园艺与无土栽培以及蔬菜栽培生理研究和应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走出去,重在效益

“合作交流”是南京农业大学蔬菜学科的另一项法宝,他们认为,重点学科应该走出实验室,走向世界,走向广阔的实践领域。

蔬菜学科十分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他们与日本、美国、韩国、肯尼亚等许多国家都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其中,与日本民间土屋育英基金会建立了长期的蔬菜学人才培养的合作计划;与日本、韩国就萝卜雄性不育、新型蔬菜生物农药开发等进行了科技合作;学科教师受聘美国康奈尔大学客座教授,承担教育部智力援非任务。

在走向国际的同时,他们积极为地方农业建设提供支持。江苏省放心菜工程、无公害蔬菜产业以及江苏省蔬菜主导产业的首席专家均在改学科,在南京农业大学与江苏省连云港市实施的百名教授科技兴百村小康工程等科技兴农富民工程中作出重要贡献,不仅受到政府的肯定、媒体的关注、更受到农民的欢迎,蔬菜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的应用推广创造了46亿元的效益。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