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孝敬父母的道德教育亟待加强

2004-11-11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记者叔叔:

昨晚听爸爸说,你们报上发表了“学生、家长与专家通信”,我虽小,看来也能向你说句心里话 应该说我在家是最幸福的,全家都疼我,奶奶说我是“要星星不给摘月亮,含在嘴里怕化喽”。可是家里条件虽好,我却总与爸妈有不同的看法,经常发生冲突。

就拿看书来说吧,平时我看书离得太近,时间久了,眼睛就有了不舒服的感觉,一检查裸视竟是4.7、4.8。不得已只好戴眼镜,真不习惯啊 从那时起,我写作业、看电视什么的,眼镜与我分不开了。由于我戴上眼镜,给全家人带来了不少烦恼。妈妈时不时叨唠几句,说我不注意保护眼睛。我觉得好委屈 “视力下降,怎么全怪我呢?”与妈妈顶起来。他们说我不尊敬他们,白疼我了。我怪爸妈不理解我,彼此都很苦恼。

在班里和我一样苦恼的同学很多,我们和家长都不愿发生争吵,可我们又能怎么办?

北京第一实验小学秦泽瀚

读了光明日报记者转给我的学生来信,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认为究其原因,是父母“畸形的爱”与孩子“麻木地面对爱”形成了一对突出的矛盾,成为笼罩在许多家庭中挥之不去的阴影。让孩子学会孝敬父母,仿佛成了家长的“奢望”。

要知道,孝敬父母不仅是孩子良好道德习惯的表现,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更是一代新人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的教育,不但有利于家庭幸福,也有利于国家的进步,社会的稳定。试想,一个连自己的生身父母都不知孝敬的人,又怎么可能去爱祖国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应当让其在实践活动中从学会理解、感受开始,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给教育的形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包装”,让学生在无意中接受教育,塑造心灵,这就是我们平日所说的“润物细无声”吧。

俗语道:解铃还需系铃人。怎样使父母矫正“畸形的爱”,使孩子变麻木为感受爱、珍视爱呢?我曾为一些母女出主意:每当母女俩在谈话嗅到“火药味”时,双方就变为书面交流的方式,将要发生的争吵变为无声的倾诉,通过文字表达情感。这种交流方式,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也让父母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果然,渐渐地父母“畸形的爱”得以矫正,孩子从麻木发展到学会了感受爱、珍视爱。

当然,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的道德教育,培养其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在他们学会感受爱、珍视爱以后,还需要抓住契机指导孩子学会回报爱。

比如今年三八妇女节的时候,如何挖掘学生自我道德教育的潜能,开展富有时代气息的教育活动呢?这一天我问学生们打算怎么办?有的学生提出用发送手机短信向妈妈祝福。于是,随着电波,捎去了儿女对妈妈的无限感激之情。有的学生在短信中说:“没生我时,您又吃萝卜又喝汤,想法为我加营养。出生后,您吃苦受累把我养育。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为您争光。”

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应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例如,我布置了为爸爸妈妈洗一次脚的家庭作业,让学生体会一次手足之情。通过这次体验,让学生观察家长的生活习惯,给予他们最需要、又是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学生的道德认知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如在为父母洗脚过程中,孩子心中自然就多了一分牵挂和责任;从中体会到父母为自己操劳是多么的辛苦,也就从中知道了自己应该学会孝敬父母,用心和行动回报他们。

北京第一实验小学班主任甄珍
2004年11月8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