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给人才一个温暖的家

2004-11-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朱伟光 特约记者 王琦 我有话说
得知儿子在期中考试中获得学年第一后,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教授辛嘉英立即给人事处周丰滨和院长石彦国打电话分享喜悦。他告诉记者:“其实他们和我仅有几面之缘,和我的儿子更是不认识!但我感觉他们也是我的家人!这也正是哈商大魅力和吸引力所在。”

忘不了那种温暖

一切还要从2003年的11月3日说起。时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的辛嘉英博士夫妇决定到哈尔滨商业大学实地考察。刚下飞机的他们差点被哈尔滨的寒流袭倒,而迎接他们的是早早就赶来的周丰滨和石彦国。热情的笑脸和特意准备的羽绒服让辛嘉英夫妇的心温暖了。而第二天,辛嘉英却突然接到赴美攻读博士后的通知,去还是留?哈商家庭般的温暖让辛嘉英坚决地留了下来。当了解到辛嘉英为孩子入学发愁时,商大又出资为他联系了学校。

没有后顾之忧的辛嘉英安心地投入到了科研教学之中。他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生物酶催化反应化学基础研究”科研课题已有了重大进展。2004年,他发表的论文已被SCI收录3篇。

曲校长的热诚让人震撼

看着还在美国生活的妻儿照片,美籍华人袁涛笑着说:“现在我的一些朋友还把我的回国看成是自杀行为!但我不后悔!来到商大我感觉回到了温暖的家!”

2003年12月,赴美考察期间,哈尔滨商业大学校长曲振涛偶然结识了在美国AT&T公司贝尔实验室任系统软件构架师的袁涛。曲振涛被袁涛的才华深深吸引了。圣诞夜,冒着满天的大雪,两个人不知不觉聊了很久。寒风中,曲振涛伸出的手火热有力。“袁先生,国家现在需要你这样的人才。如果你回国,我们建设一个软件研究所,提升软件教学和科研水平!”听到他真挚的话语,袁涛的心震撼了。2004年5月,已在美国学习生活14年的袁涛辞去了年薪20万美金的工作,回国担任哈尔滨商业大学软件研究所所长,负责领导和组织学校的信息软件开发和教学、科研工作。

开放大气的胸襟

薄荷醇和冰片的香气在教室中弥漫,600多名学生不仅为香气陶醉,更为陆占国博士讲授的《人・香气・环境》所陶醉。

2002年6月,在黑龙江省海外学人创业洽谈会上,在日本工作的陆占国博士和妻子徐涵博士双双与哈尔滨商业大学签订了回国工作合同。但他们暂时不能专职在国内工作。“没关系,你们可以自由来往于中日之间,可以在日本继续作兼职!”曲校长的爽快消除了陆占国的顾虑。很快,投资90万元的“萜化学实验室”建成了。

几年来,陆占国多次往来中日,利用日本研究分析检测条件进行了“萜化合物在电子领域新用途的开发”课题的研究,该课题为黑龙江省教育厅海外学人科研资助(合作)项目,并已申请专利8项;他还促成了日本ぺソ化学株式会社同哈商大的合作。

一张纸和1082万元

记者在哈商大采访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节约是从校长到每个教师的自觉习惯,连一张纸都要正反两面用完才扔掉。而他们在人才建设上却不惜重金,舍得投入。

哈尔滨商业大学是我国第一所多科性商业大学,于2000年10月由原黑龙江商学院和黑龙江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成立。从成立之初,该校就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学校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地筹措资金用于改善高层次人才的生活和工作环境。4年来,该校每年预留250万元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基金,先后投入1082万元用于人才引进;投资建设了5330平方米的专家公寓,并有6000平方米的花园;投入4000多万元加强了实验室建设。4年来,该校先后从海内外引进博士和博士后35人,有64名教师考取了博士研究生,博士总数增加到103人。同时他们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出台了《哈尔滨商业大学科研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激励政策,设立了名师奖、科研成果精品奖、重大贡献奖等三大奖项,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目前该校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13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1人,在职教授人数由合校时的61人增加到112人。4年来,学校先后派出教师和管理人员50余人次出国讲学、访问和合作研究,聘请海外客座教授22人,并从日本、韩国、美国聘请5名专家到学校任职。四年来,该校共承担科研项目497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31项、省部级课题283项,计划资助经费2800多万元,人均科研项目数量居黑龙江省内高校前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