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

2004-11-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南京政治学院理论研究室 我有话说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我们要“自觉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这充分揭示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阐明了执政能力建设与党的建设的关系,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

我们党所处的执政地位紧密相联,是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所要解决的重大战略课题。提出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抓住了执政党建设的根本。

党执政后建设的根本目标就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长期执政。“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战争年代,党的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成功领导中国革命,武装夺取政权,建立党所领导的人民政权。全国解放后,党成为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党的建设的根本目标必然转向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随着执政地位的确立,我们党也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早在全国解放前夕,毛泽东同志就曾把党的执政比作“进京赶考”,提出“两个务必”。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提出要重视和研究党的执政能力问题。党的十五大提出了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党的十六大在此基础上又明确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科学命题,这反映了党对提高执政能力问题的高度重视。在执政党建设的问题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是有深刻教训的,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国家的共产党先后丧失执政地位,虽原因众多,但最根本的一条,还在于执政党自身长期忽视执政能力的建设,严重脱离群众。事实证明,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离开根本建设,党失去执政地位,党的建设就无从谈起。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紧迫要求是提高党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从国际上看,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局势正在发生冷战以来最为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这为我国吸收世界先进科技文化,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使我国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与此同时,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企图通过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等各种手段进行渗透和遏制,颠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的领导。这些因素无疑在客观上增大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困难和风险。从国内来看,同样是机遇和挑战并存,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陈旧观念的阻碍,原有体制的弊端,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困难等接连出现,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党面临着国内外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党的建设必须以执政能力建设为根本,使党能够准确判断国际局势走向,规避各种风险,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应对重大国际突发事件,努力创造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国际环境,不断扩大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能够继续推进国内各方面改革,逐步完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从根本上解决随着改革深化而日益凸显出来的矛盾和问题,始终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担负的历史任务关键取决于党的执政能力。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新世纪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党肩负的历史任务艰巨而复杂,完成这些任务,需要党具有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高超的执政水平。我们党执政55年来,从总体上看,执政能力同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是适应的。但是,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执政党的建设和管理比没有执政的政党要艰难得多。应当看到,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党的执政能力仍然存在着某些不适应的地方,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不完善。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如毛泽东在战争年代就指出的存在着“本领恐慌”的状况,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的本领不大,素质和能力同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有的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作风漂浮、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有的甚至忘记了党的宗旨,以权谋私,违法乱纪,堕落为腐败分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唤起全党在执政能力上的忧患意识,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努力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执政能力建设是一项长远性的战略任务,是一项系统性的复杂工程,一方面它贯穿于党的各项建设之中,需要加强党的多方面建设;另一方面它包括诸多方面的工作,就执政能力建设的主体而言,既有对全党提出的任务,也有对党的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

执政能力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结合点。执政,就是掌握政权,治国理政,它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同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密切相关。党的建设通过执政能力建设这一结合点,使党提高治国理政能力,更加适应和更加有能力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党始终面临着改造中国社会和改造自身的双重任务,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联系于党领导的改造中国社会的伟大事业,又联系于改造自身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抓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抓住了党建功立业的根本和关键。党在新时期的伟大事业就是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既没有成功先例可循,也没有现成模式可鉴。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我们党。这深刻揭示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我们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密切联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否不断向前推进,关键取决于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取决于我们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以及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以及党在新世纪新阶段肩负的历史重任和使命,决定了必须始终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一项根本建设来抓。既要通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要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用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成果来检查执政能力建设的成效。

党执政后的建设都是围绕如何巩固执政地位来展开的,这是执政党建设规律的一个基本体现。因此,党的各方面建设的成效最终都要体现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上来。离开了这一点,党的建设就失去了意义,党的各方面建设也就成了无本之木。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前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一个执政党的能力能否提高,取决于这个党的指导思想是否正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贯彻都是以党的指导思想为理论基础的。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各级组织都肩负着组织群众,动员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的重任。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保证,加强和巩固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党的执政能力才会强大无比,党的执政基础才会坚不可摧。制度建设贯穿于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之中,能够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创造稳定的制度框架和完善的体制条件。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有利于把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在实践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规范地确定下来,长期坚持下去,从而可以确保党的执政能力在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上得到不断提高。总之,我们要以党的各方面建设的成果切实提升党的执政能力,使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执笔:宗成康 杨超 陈小明)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