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菲律宾:寓爱国教育于社会实践

2004-11-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徐静 本报记者 王传军 我有话说

菲律宾政府及教育界非常重视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道德情操方面的教育,全国高校除开设社会、人文、历史等基础课程外,还立足于开展社会实践,使大学生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

2001年菲国会通过《国家服务培训计划法案》,强化大学生的爱国精神。培训内容包括 大学

生接受一定程度的军事训练,旨在增强国防意识;参与社会服务性活动,旨在培养社会责任感;担任义务教员,在社区或中小学义务执教,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法案中明确指出 菲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主力军,政府必须提高他们的社会服务意识,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法案还规定,自2002 2003学年起,在老师及社工的组织领导下,在校生必须利用业余时间完成45个小时的相关培训任务,并记学分。

菲律宾大学副校长塞雷纳・迪奥克诺女士说,这些法律规定是菲政府民主改革的成果,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此前,所有在校大学生必须利用课余时间到政府机构做工,而政府职员则将这些学生视为无偿劳动力和杂工,学生很难真正学到东西。如今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社会调研等活动,感受和思考国家观念和民族精神。此外,菲高教委十分重视大专院校中文、史、哲方面的基础课程。迪奥克诺指出,学校通过学生了解本国和世界的人文历史,培养他们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认同感。

民为国之本,爱国先爱民。始建于1963年的菲律宾国防大学,是培养国防军警高级将领、外交官、政治家及社会活动家的摇篮。对于这样一个特殊团体,学校是怎样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内斯托尔・皮拉尔说,以实践为主轴,国防部长、教授及学生共同探讨包括经济、环境、农业等社会棘手问题。学校专门为此开设了一门叫做“地区研究”的学分课程 通过深入某一地区,调查当地的人民生活情况等,提出建设性意见,写成报告报国防部长批阅,使其建议进入执政层面。如组织学生去棉兰老岛,研究如何保护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等。通过这项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未来的国家决策人在制订政策时必须以民为本,以国家利益为本。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菲律宾的人才流失严重,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症结之一。迪奥克诺女士对此既担忧又无奈。她说,大学可以培养人才,但却无法创造就业。目前菲经济发展低迷,就业形势严峻,许多大学毕业生都到海外寻求发展。护士学校之所以在菲律宾热门,就是因为海外对护士人才需求较大,而菲律宾护士在技能和语言上都符合国外招聘机构的要求。菲大亚洲系中国研究专业的一位学生表示,“我生于斯、长于斯,作为菲律宾人,当然爱我的祖国。但是,现实生活是残酷的,我的同学在加拿大工作,月薪3000美元。而在菲律宾,刚步出校门的学生最高薪水也只有300美元左右。10倍的差距让我不得不出国寻找机会”。 (本报马尼拉11月16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