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名语文老师的困惑和苦恼

2004-11-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长春市十一高中语文组 陈华 我有话说

前不久,著名作家余光中、莫言、苏童、马原等齐聚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的“文学与人文关怀”高校论坛,高呼我们的华语已经到了濒临失落与拯救的边缘!文中还说“中文的命运日见逼仄,几乎是不争的事实。令人深思的是,中文逼仄的场所,倒不是海外,而是内地。”作者还谈及许多此类现象,表现出了深刻的忧患意识。作为

一名语文教师,每天都在接触中国文字,眼见着学生对待语文学科的态度,我深有同感,更想对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谈谈自己的感受。

首先,学生重理轻文的观念根深蒂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是数年前盛行一时的名言,虽然曾被“搞导弹的不如卖茶蛋的”的“读书无用论”冲击过,但事实胜于雄辩,特别是近年来科技飞速发展,人才的作用凸现,尤其那些高级技术人员更是好单位大集团的抢手货,高薪水,高地位,受器重,学生自然心驰神往;学文就不行了,“百无一用是书生”,皓首穷经,多留笑柄。于是在课堂上当老师正声情并茂地讲“窦娥屈招处斩,临刑前指斥天地鬼神,发下三桩誓愿。后来誓愿一一应验,作官的父亲为她洗雪冤情”的时候,一个男生接了句“有啥用啊,人都死啦”,老师极力营造起来的课堂氛围荡然无存。当我把这种现象反映给班主任时,他则说:“你管那个干啥,只要他能上清华北大就行呗。”我无言以对。

其次,许多大学招生的方式也对学生轻视语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高中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考大学。一些重点院校有权自主招生,或者可以给某些考生适当加分进而特招,而取得这种资格的条件就是竞赛成绩,包括省级的、国家级的。然而能够参加知识竞赛并获得有效证书的是数、理、生、化以及外语,甚至体育特长都能为考生加上若干分,独独语文什么都没有。学生很务实,毕竟上大学才是当务之急,所以怎样做能上大学我就怎样做。再说学好语文又是个慢功夫,有时候学生铆足劲儿学了好几天,成绩未见提高,这很容易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再就是社会的舆论导向对语文学科本身影响巨大。数年前社会上曾兴起对语文教学的批判,说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甚至说“误尽苍生”。专家学者们侃侃而谈,学生家长们怨声载道,整个社会纷纷把矛头指向了一线教师:上课不知灵活变通,作业不重能力培养,作文净是空话假话和套话……结果呢,百家争鸣后不了了之,苦了的是背负着非难的语文教师。

还有些人爱说风凉话,一位数学老师就当众说“语文这科是个人就能教,谁还不会说中国话?”,甚至个别领导也抱有这种态度。这会让语文老师们怀疑自己的付出值不值得。本来语文作业批改就费事,在批阅随笔日记的时候我们总能接触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他们的困惑、烦恼、不满和无奈都会引发教师的深思,无形之中会使语文老师觉得自己有义务正确引导他们,所以学生的随笔作业本上时常见得到老师大段大段甚至成篇成篇的批语,而这些是没有人承认的额外的工作。

现在有一些同学干脆把语文课称作“放松课”、“休息课”、“睡觉课”……,课堂上打盹、说小话、做理科题的人总有,当你批评他们时还振振有辞:马上就数学竞赛了,我还指着它上大学呢。你还能强迫他们吗?“语文天生重要”,我想提醒学生们能够充分认识这一点,它不仅帮你读书识字,走入知识殿堂;它也在不断地培养着你的情感和意志。作为有情感、意志和理性的人,光有知识和技术是远远不够的。人文道德的残缺终究会影响到你的心态甚至生存质量,到那时就后悔莫及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