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出土文献与屈原研究

2004-11-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周建忠 我有话说

面对近30年来数量巨大的出土文献,庆幸之余,我们也感到,不可能在短期内将其理解、消化,并正确利用。因为出土文献涉及到考古学、历史学、文献学、古文字学等多个学科和多方面的专业知识。

由于历史原因,姜亮夫、陈直、于省吾、朱季海、汤炳正、何剑熏等老一辈学者,功力深厚,具备多学科知识,但由于大

量的出土文献(主要是简牍帛书)整理出版滞后,许多文献未尝寓目。至于考古学、历史学、哲学等领域的专家,亦熟悉楚辞,他们也注意到出土文献与《楚辞》的关系,但往往点到为止,有时仅仅是一种怀疑与推测,比如,山东省临沂银雀山一号西汉墓出土竹简报告,涉及“唐勒赋”残简仅云:“唐勒、宋玉论驭赋(疑为宋玉赋佚篇)”。就这样一句话,引发了楚辞学界或唐勒或宋玉的长期争论,至今没有取得一致意见。

据研究,与《楚辞》研究有关的出土文献有:长沙子弹库帛书帛画、包山楚简、望山楚简、郭店楚简、阜阳汉简《离骚》《涉江》残简、马王堆帛书、银雀山汉简《唐勒》赋残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为吏之道》所附八首韵文、东周时期的楚国青铜器铭文等。与屈原、宋玉等作家生活大致同时的出土简帛有:长沙子弹库楚帛书、信阳楚简、九店楚简、慈利楚简、郭店楚简、“上博”楚简、香港中文大学购藏楚简等。

综合考古发现与出土文献、传统文献、民间传说以及学术史等多种信息,通过楚文化与楚辞的双向互证,探索屈原世系、生平、仕履、放逐、沉江五大环节中的历史疑难。第一,屈氏在春秋、战国两个阶段均为楚国大姓,历久不衰。战国楚国三大姓昭、屈、景均源于楚王族,“与楚同姓”,昭氏源于楚昭王,屈氏源于楚武王,景氏源于楚平王。屈氏家族成员往往执掌要职,建功立业,有较高社会威望;对楚国、对楚君恪守忠诚;娴于辞令,有理有节,有鲜明而强烈的传统与家风。屈氏家族在战国时代,尤其是楚怀王时期职务较高、势力较大、责任较重、人数较多,其中屈?、屈原、屈?都是身负国家重要职务的屈氏成员。第二,通过“左徒戈”铭文的考释,可以否定“左徒”即“登徒”之说;屈原政治生涯的高峰是任“左徒”之职;而短暂的“辉煌”导致了屈原一生巨大的失落;而“三闾大夫”之职,则与屈原政治生涯相始终;屈原以“三闾大夫”而闻名。第三,屈原《哀郢》、《涉江》记载的放逐路线带有明显的“自传性”;屈原一生的确经历了三个阶段:“疏”――遭谗被疏、“流”――放任汉北、“放”――放逐江南。通过作品内证与《鄂君启节》可以界定屈原的放逐路线:(1)《哀郢》“发郢都而去闾兮”;(2)《哀郢》“遵江夏以流亡”;(3)《哀郢》“过夏首而西浮兮”;(4)《哀郢》“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5)《涉江》“旦余济乎江、湘”;(6)《涉江》“乘鄂渚而反顾兮”;(7)《涉江》“乘?船余上沅兮”;(8)《涉江》“朝发枉?兮,夕宿辰阳”(9)《涉江》“入溆浦余??兮”。(作者单位:南通大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