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视传统节日

2004-11-25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编者按:传统节日是民族生活和民族精神的典礼和仪式,它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着人们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近年来,呼吁重视传统节日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特与农工党中央《前进论坛》杂志社共同邀请有关专家学者进行研究探讨,以期对我国传统节日建设起一点推动作用

李汉秋
(全国政协委员)

吴文科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高丙中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张晓华
(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所长)

传统节日传承民族精神

张晓华: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千百年来绵延不绝,历久弥新。它以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与向往,是中华传统美德代代相传的重要载体。

由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连接起来的中国传统节日宛如一幅历史文化长卷,充满诗情画意,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礼仪形式。几千年来,通过“春节”或“过年”的各项活动、风俗和仪式,已深深地内化为中国人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如今,依然红红火火的中国年,规模如此巨大的节日,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因此,传统节日所具有的伦理道德和审美内涵,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人生意义。

李汉秋:传统节日是民族生活和民族精神的典礼和仪式,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传统节日是民族生活长链中熠熠生光的珠宝,它未必强烈震撼人却深深嵌入生活,沁入心田,对人的精神和心理产生潜移默化、难于磨灭的影响。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要做到入脑、入心,就必须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层面,深入到民族生活的深处。

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建设好传统节日可以弘扬民族精神、增进民族认同、加强民族团结、维系国家统一、凝聚海内外华人。尊重自己的传统节日是尊重和热爱自己祖先和民族的表现。现在许多国家和政府的领导人都以尊重华人的春节作为尊重中华民族的礼节。

高丙中:我国的节日体系是一种成熟的文明缩影。它既是我们先辈长期不懈地探索自然规律的产物,包含着大量科学的天文、气象和物候知识,也是中华文明的哲学思想、审美意识和道德伦理的集中体现。

中国人民重视阴阳平衡、天人和一、顺其自然的哲学思想,欣赏柔美、重团圆的美学和伦理观念,都蕴涵在中国独特的节日体系之中。这些思想观念对整个东亚都产生了长期而深远的影响,至今仍然部分地活跃在韩国和日本社会。因为有这一比较科学的时间框架,才有中国的古典文明的繁荣;因为有繁荣的中国古典文明,这一节日体系的内容才异常丰富多彩。

吴文科:现在的许多年轻人包括中年人,比较热衷于过洋节日,却不熟悉或不知道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过洋节本非坏事,但因此冷落甚至忘却了自己本民族的节日,就很不正常也不能容忍。漠视甚至忘却传统节日,就是漠视和忘却祖宗的历史与创造,就是对祖先的大不敬,就是败家子。面对传统节日日渐式微的堪忧状况,任何一个中华民族的真正子孙,不仅要有紧迫感,更应具有羞耻感和悔罪感。

传统节日应注入新的文化因素

李汉秋:人们常用“像过节一样”形容美好日子。儿时过节的愉快情景还时常浮现在成人直至老人的脑际。节日文化也有一个建设的过程,不能放任自流、自生自灭。春节之外,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都应当认真设计,注入新的文化因素,汰革不适于今天的旧习俗。

现在许多年轻人热衷于过西方的节日。青年人很需要表达爱情的节日,于是被二月份的西方情人节所吸引。其实,中华民族早有自己的情侣节,七月七夕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优美神话传说和七夕乞巧的民俗,已经流传了一两千年。牛女的爱情不恋权钱,婚姻自主,坚贞忠实,品位很高。既富民族精神适合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又与现代婚恋观念相通。雅典奥运会开幕式请出了希腊神话诸神,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也应请出中华文化的代表性人物包括牛女。

高丙中:我国节日制度的直接问题主要在于法定假日没有配套的文化生活,而丰富多彩的民间的、传统的节日文化没有法定假日提供活动的充足时间。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国家的法定假日大大地增加了。这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标志。五一和十一的休假变长了,可是国家在这个时间只有很简单的仪式活动,大多数民众没有什么非做不可的事情。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民众有非常重要的活动,需要时间,可是国家并没有把这些时间安排为假日。春节长假,假期从初一开始,未给大年三十人们的节俗活动提供时间保证。

国家增加法定假日主要是为了适应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的转变。我认为增加的假日发挥了作用,但是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如果把增加的假日分配在传统的节日里,它们除了发挥现有的对于物质再生产的作用之外,还可以发挥对于社会文化再生产的作用。

建议对我国现有的节假日制度进行改进,让国家假日向更有群众基础、更有文化积淀的传统大节倾斜。通过节日体系,让祖国大陆和港澳台在文化上走得更近,让海外华人与中国在文化上更亲。

吴文科:现实的种种因素表明,要切实过好传统节日,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做。在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不但要有诚挚的感情,理性的思想,更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方式和方法。

据不完全统计,中华56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总计共有120多个,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特有的传统民族节日。但是,我们对于自己民族节日文化内涵的理解和体认,不一定都很完整和准确。如端午节,其文化意蕴就包容了辟邪驱毒、游艺竞技、祈求健康、纪念先贤等多个方面。但因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因素,过端午节仅仅被理解成是纪念屈原,削弱了过节的意义。

这些年来,传统节日的味道越来越淡。这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在节日期间的文化娱乐方式和手段多样了,另一方面也由于我们过节的态度和方式不够传统和正确。以某些大都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做法为例。我们为什么不能采取“疏导”的办法?为什么不从改进烟花和爆竹的生产制作工艺入手?非要简单地用“禁止”方法呢?

张晓华:2003年春节期间,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在北京市通州区小学的师生中,开展“孩子眼中的春节”系列教育活动。主要是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搜集整理“春节”的文化内涵。如,“春节”,“守岁”、“年画”、“拜年”、“团年饭”、“祭灶”、“扫尘”、“春联”等等的由来与内涵。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孩子们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了深入的认识,逐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浓浓的亲情和欢乐祥和国泰民安的氛围,效果非常好。

本文整理王海磬
人物素描和平
刊头篆刻王玉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