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群众最大限度享受党的温暖

2004-11-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夏桂廉 高平 钱建强 我有话说

图为牛玉儒(右一)陪同外省市考察团参观呼和浩特市市容(摄于2003年10月)。

2004年8月13日晚,美丽的草原青城呼和浩特华灯绽放,风姿绰约。刚刚改造一新的新华广场游人如织,10多个国家的民间艺术团正在上演精彩纷呈的文艺节目。徜徉在绿树、花丛、清泉旁的市民们如痴如醉。

14日凌晨4时30分,北京协和医院。一颗与呼市市民息息相通、万缕牵挂的火热心脏却蓦然停止了跳动。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党的优秀民族干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市委书记牛玉儒因长期忘我工作,积劳成疾,不幸英年早逝。

消息传来,万民伤情。市民们扼腕痛惜:我们的好书记,您怎么走得这样匆忙,您才51岁呀!

群众拥戴的牛书记回来了,成千上万的市民沿路为他送行

8月19日凌晨4点钟,呼市回民区环卫局的高银春早早来到了中山路,认真地清扫着路面。工作完毕,她放下扫帚,静静地站在路边,她在等一个人。今天是牛玉儒的骨灰送抵呼市的日子,她要把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让牛书记最后看看整洁漂亮的中山路。

她是牛玉儒重点解决的下岗再就业的员工之一。她知道,为了解决员工的下岗再就业,牛玉儒无数次进社区、进企业为她们寻找出路,并要求呼市的公共服务部门尽最大努力优先安排下岗员工。

在牛玉儒和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呼市的下岗再就业工程扎实推进,仅去年就安排下岗再就业人员2.76万人。在牛玉儒的主持下,去年全市在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优先提高全市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从170元提高到190元。全市所有符合条件的城市低保对象全部纳入了保障范围。

“下岗职工、弱势群众的社会保障和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是天大的事,也是我最担心的事。你这个市长助理就把这天大的事管好。”曾在包头担任牛玉儒市长助理的道尔吉回忆那年牛市长的嘱托。

当时国企改革和社保事业发展进入关键攻坚时期,包头有很多企业不愿意交社保金、养老金。牛市长说:“怎么就挤不出钱交养老金,我看不是客观问题,而是主观问题,征缴工作要迎难而上,在保障民生问题上不要患得患失。”

于是,包头社保部门临时成立了“讨债大军”,他们不怕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连续4个月宣讲教育,使企业的社保养老金收缴从过去不到50%提高到93%。

“这个人正直啊,他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社会矛盾中从来不回避矛盾,而是迎难而上化解矛盾,敢负责,敢拍板,雷厉风行,有这样的领导,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道尔吉说。

残疾老人孙震世从城西10多公里赶到城东呼市党政大楼,他扔掉拐杖,单腿站立,向他崇敬的牛书记遗像深深鞠了三个躬。

今年春节前两天,牛书记在大雪纷飞中走进了他的家门,问寒问暖,亲手打开他家存放粮食的柜子,查看米、面、食油有多少。当牛书记得知他每月靠救济金生活,他的女儿在西安上大学,家里已欠下2万多元的债务时,当即表示,党政干部们捐点儿款,我带头,帮助孙大爷度过难关。牛玉儒安慰他:“不要着急,你的难事党和政府一定解决。”

当看到孙震世老人家里看不上电视时,就吩咐有关部门,把呼市的特困家庭摸一下底,没有彩电的政府给送一台,争取让他们看上今年的春节晚会。第二天,全市500个特困家庭都收到了党和政府送来的彩电厚礼。

8月20日,牛玉儒的骨灰安放仪式在呼和浩特殡仪馆举行。早晨8点,从市区通往大青山脚下的路上已白花点点,淅沥的秋雨下了一个上午,密集的人群使雨伞都无法全部张开。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一位老干部伫立雨中,仰天感慨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群众的夸奖。牛玉儒做到了。

以人为本的“设计师”回来了。让人民群众最大限度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成为他建设和管理城市的根本指针

8月19日早晨6点30分,牛玉儒的骨灰在亲人们的护送下,乘车静静地行进在呼市的主要街道。在广场、公园晨练的人们纷纷跑向路边,他们拿起早已准备好的“牛书记,您走好”的横幅,在晨风中高高举起……

他们中间很多人记得,2003年7月的一天下午,呼市满都海公园游玩的人们突然一阵骚动,牛玉儒笑咪咪地向他们走来。他对围拢过来的游人们高声宣布,呼市的公园今后要免收门票,拆墙透绿,还绿于民。

为了这一决策,园林部门几经争议决断不下。过去为了搞经营出租门脸房,公园周围都盖上了临时建筑,侵占绿地不说,还把绿色藏在“深闺”。拆房透绿,免收门票,部门的经济损失可想而知,遇到的阻力不言而喻。

牛玉儒几次参加他们的论证会。“呼市的绿地本来就少得可怜,你围起来,又收1元钱的门票,把好多绿色人为地与市民隔离,与城市环境隔离,这是部门利益在作怪。看看外国的城市,看看大连、杭州,城在树中,人在树中,人家早转变观念了。我们建设和管理城市,必须让人民群众最大限度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市民们企盼多年的愿望就这样实现了。呼市园林处书记任志强说:“牛书记对先进的理念、先进的做法学得快,用得快。只要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他敢于碰硬,敢于抛弃陈旧的做法。”

过去呼市的便道砖有漆面,一下雪非常滑,发生了好多伤残事故。牛玉儒下决心把它们全部换掉,好几次,他在晚上一个人步行到大街上视察铺砖情况。

有心人发现,从去年到今年,呼市改扩建道路、小巷上百条,但很少尘土飞扬,大部分是夜间作业。有的重要道口,一夜之间就铺好了路面,丝毫不影响人们的正常通行。这和牛玉儒的一次批评也有关系。

一天下午,牛玉儒会见一个客商,在宾馆路口却发现道路全部封闭,正挖沟铺设管道。牛玉儒了解情况后,对城建部门说:“今后修路,铺设管道都要统筹考虑,不要今天挖,明天埋,后天另一个部门又来挖,出现‘拉锁路’。需要昼夜施工的,必须保证工地封闭、整洁。城市建设是为方便群众的衣、食、住、行,不能因为修路改造影响市民的正常工作、生活秩序,要把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不能让市民因为搞城市建设满脸灰尘。”

2004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发布2003年全国城考结果:在环境质量、污染防治、基础建设和环境管理上,呼市在全国47个大中型城市中有一半指标进步最大。其中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位居第一。

埋头拉车不知疲倦的“孺子牛”回来了。他干起工作来,就像上满弦的发条

牛玉儒身边的工作人员李理坐在护送骨灰的车里,当看到那么多的群众冒雨为他们的书记送行,心灵受到了从未有过的震撼。此情此景,电影、电视里见过,而今天就活生生展现在眼前。牛书记,您再看看魂牵梦绕的呼市吧!这么多的群众为您送行,人民心里有您,您好好歇歇吧!

充满激情的牛玉儒,干起工作来,就像上满弦的发条。他太累了。

李理打开了牛玉儒今年3月份的工作日志:20日上午,呼和浩特―北京―成都。午饭后与有关客商谈合作之事。21日上午,成都―深圳,乘车赶往珠海,考察一家企业,晚饭后返深圳。22日上午,在深圳考察企业。午饭后深圳―北京―银川。晚上10点,学习考察银川亮化工程。23日上午,考察银川城市建设。午饭后乘车到乌海市考察。晚10点乘火车由乌海返回呼和浩特。24日上午,向市委汇报这次考察谈判的进展和收获。

5天5个城市,考察回来,年轻的李理疲惫不堪。而此时,牛玉儒常常感觉胃疼。他全然不知,结肠癌肝转移正在侵蚀着他的身体。

落后地区只有以更开放的意识、更高效的行政效能做好“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工作,才能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封闭、懒散、等待观望、夜郎自大,这些意识不解决,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市委副书记张伯旭回忆,牛玉儒大会小会都要向干部们讲这些话,要求我们有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要加快发展。

台湾汉鼎集团武沛曜总经理就是被牛玉儒的效率和果敢所打动决定在呼投资办厂的。牛玉儒年初几下广东,与汉鼎接触。牛玉儒谈呼市的远景定位和设想,谈“中国乳都”的建设,谈电子高科技产业群的建设,特别是谈到呼市建设人文化城市、拒绝污染企业和东部淘汰企业西移的做法时,汉鼎集团高层人物明白,这是一个有激情、有远见、讲科学的领导干部。汉鼎决定投资呼市。

汉鼎的大型光存储及高端电子产品的生产基地落户呼市,总投资额400亿元,相当于呼市去年的GDP产值,而且预计2006年汉鼎一家的产值就能达到600亿元。令人感动的是牛玉儒在今年6月带着重病身躯,专程从北京赶到呼市为汉鼎开工建设剪了彩。

投资中山路巴黎广场的林岳祥是浙江台州商人,他说:“牛书记平和、务实,没有一点官架子,来这里投资让人安心。”

亲民爱民的“贴心人”回来了。站在街边的百姓满眼含泪,他们怎能忘记这位执政为民的好书记……

回民区通道街的马文忠记得,和他一起住的15户居民和公安局用的是一个水户。一年前公安局搬迁新楼,在自来水公司注销了水户,从此他们就再没有通自来水。

《呼和浩特晚报》在2003年5月17日刊登了《这15户居民啥时能够喝上自来水》一文。刚刚上任一个月的牛玉儒在办公室看到了这篇报道,迅速用红笔标出,并在旁边批示:群众反映已一年多,是什么原因使这个看似并不复杂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我看,根本原因是我们的一些同志头脑中“三个代表”的思想太淡薄,请同志们考虑,是不是这个问题?请你们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举一反三,认真反思。请新闻界继续监督。

第三天,这15户居民家通了水。牛玉儒在督察室的反馈报告上又批示:“望今后凡遇到群众反映的问题,都要能迅速反应,尽最大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2003年6月14日,呼市构件街三合村的村民给市委打电话,村子与铁道空地成了垃圾场,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很长时间得不到清理。牛玉儒迅速带领环卫局的人员赶到现场,督办清理,几天过去,村民多年的一块心病解除了。

1996年11月,牛玉儒从自治区政府秘书长的位置调任包头市市长。到任后不久,他就开通了“政府热线12345”。牛玉儒在开通热线的新闻发布会上郑重承诺:“政府热线是百姓的一面鼓,人民群众24小时随时可以击打。”从此“12345,有事找政府”成了包头的流行语。

1998年,一场大雨使东河区的两排平房地基下沉。居民们情急之下,拨通了“政府热线”求助。牛玉儒立即派出5人督察小组会同有关部门前来抢险。事后牛玉儒对工作人员说:“对当官的来说,许多事情举手之劳就可解决,但对老百姓来说,都是很难很难的大事,我们当干部的必须为民执政。”

然而在亲戚面前,牛玉儒从来没有“举手之劳”。牛玉儒出生在内蒙古通辽市一个蒙古族家庭。家里兄妹6人除了他,5个兄妹在家乡都是普通工人或干部。

从包头到呼市,牛玉儒从来不让人到家里谈工作,有事就去办公室。从包头调到呼市的建委主任孙建华说:“牛书记和我们约法三章,头一条就是不占不贪,谋事不谋官,手脚要干净。不能利用职权揽一分钱的工程,也不能进一分钱的材料。他从来没有因为这些事给我们打过招呼。”

扎扎实实为民,堂堂正正做官――送给牛玉儒的无数的挽联中,这是出现次数最多的话语。这是人民的心语,更是党的召唤。

他把改革开放的成果、把党的温暖最大限度的给了人民。他像一面旗帜,召唤着千万个牛玉儒式的共产党人走在执政为民的大道上。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