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原崛起有支撑

2004-12-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先琴 我有话说

全省小学和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连续8年高于全国水平;普通高校在校生5年平均增幅26.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7个百分点;连续两年全省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全省财政支出的比例分别达22.9%和22.4%,居全国第二位第三位……近年来,各项教育指标在全国位次明显前移的现实说明,全国第一人口大省河南的教育工作已实现了历史性跨

越。省委省政府全力推出的中原崛起大目标,有了深厚的人才支撑点。

把人口大省转化为人才资源强省

人力资源丰富是河南的优势,很大程度上,河南正是依靠这一优势,创造了居于全国前列和中西部地区首位的生产总值,但同时也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生产总值,结构效益指标低于全国水平。河南省委省政府领导班子经过认真分析研究认识到,靠拼资源、拼消耗实现中原崛起是行不通的,必须把发展教育、培育人才作为中原崛起的第一要素来抓。河南省委书记李克强多次强调 “河南必须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加快发展教育事业,使人口大省转化为人才资源强省,变人口压力为人才资源。”

为此,河南推出强化基础教育、发展高等教育、重视职业教育、推进继续教育的工作方针,制定了力争到2010年全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7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1%、在校生规模达到100万人以上的具体目标,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意见》;职业教育着力建设了一批有特色的示范性中高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输送了大批技能型人才和实用人才;同时制定各类人才培训规划,构建时时处处都能学习、人人享有学习和成才机会的学习型社会。

切实把教育摆在重要位置

从1999年起,5年间河南全省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总额达581.6亿元,占同期财政支出总额的21.7%,高于全省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省级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占本级基本建设投资的比例,以1998年为基数,连续5年每年增长1.5个百分点。这“两个1.5”高于国家的要求,意味着每年省本级财政收入新增财力的一半投向了教育。

在广大农村,河南省下大力气抓“三保”政策的落实。省财政多方筹措4.7亿元,市县筹2.6亿元,清理解决了中小学教师工资的陈年拖欠,自今年一月份,在全省范围内设立“财政工资专户”,优先保证教师工资发放;为解决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决定从省级财政筹6亿元,县市筹9.1亿元,全部用于这项工作;同时,争取多项措施落实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确保正常运转。

舍得在教育上投入,源于省委省政府对教育事业和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在前不久召开的全省人才工作会议上,把这样一段话写进了工作报告 无论是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现状,还是中原崛起的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愿望和要求,都要求我们把教育事业作为关系河南长远、关系河南人民福祉的大事,切实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一定要有战略眼光,充分认识发展教育的重大意义,把这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大事抓好,为实现中原崛起提供重要支撑。

主要领导亲自抓教育

今年3月27日,河南省委书记李克强、省长李成玉和教育部部长周济,共同出席了省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郑州大学协议的签署仪式,这是教育部签署的全国第一份共建地方高校协议,也从此结束了河南没有重点高校的历史。

近5年来,河南高等教育快速发展 全省普通高校达82所,其中本科院校28所,高校总数比1999年增加26所。博士学位点由14个增加到35个,硕士点由198个增加到453个,超过了建国后50年的总和。谈及这些,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认为,这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河南大学校长关爱和回忆说,1999年春节,刚到河南工作的李克强同志就来我校慰问全校教职工,此后,每年都要抽出时间,到这个建校历史最长的大学调研,提出发展思路和要求,如今,河南大学已实现跨越式发展,仅新校区就有8个学院、一万多名师生入住,等于又建成了一所全新的河南大学。

在河南,各级党政一把手倾心尽力抓教育,已蔚成风气。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孙尚武,特事特办,协调有关单位,短时间为新组建的河南科技大学解决了土地、资金等一系列问题;许昌市委书记刘春良为保证中小学生安全,协调修改城建规划,请有关单位为孩子们让路让利;在信阳市委书记刘怀廉的支持下,革命老区的贫困县都建起了自己的教育培训中心……有了教育工作的支撑,中原崛起的大业正在坚实走向未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