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技富了王家堡

2004-12-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苗家生 我有话说

王家堡村是辽宁省海城市东部山区的一个小山村。汽车驶进村庄,农民新建的一幢幢二层小楼映入眼帘,楼里太阳能热水器、秸秆燃气设施俱全,让人无法相信这曾是个被贫穷压得喘不过来气的贫困村。从没有一个农业科技员到每户都有一个农民技术员,从人均年收入只有几十元到1万元,村党委书记王秉铎说 “是沈阳农业大学20年

科技扶持,给我们带来了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王家堡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村,仅有的一点耕地土质瘠薄,粮食亩产不足200公斤。上世纪80年代初,村里想办工业,结果连年亏损。正当一筹莫展的时候,在海城市搞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的沈阳农业大学,将王家堡村定为基点村。

从1983年开始,沈阳农大的教师长期在王家堡村蹲点,结合该村的实际,传授农民果业、蚕业等专业的技术。他们农闲季节集中办班、农忙季节现场教学,还选拔技术骨干到沈阳农大系统培训。村委会同时规定 凡是不参加技术学习、没有获得“绿色证书”的,不允许承包果树。农民学文化学技术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几年学下来,这个村有598名农民通过了海城市有关部门的考试,获得了农民技术资格证书 绿色证书 。

农民素质的提高,推进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从1992年开始,王家堡村在山上安装储水罐和输水管道,大规模种植南果梨。“九五”期间,沈阳农大主持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海城市持续高效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他们结合王家堡的实际,倡导立体生态绿色南果梨产业开发项目,对南果梨选优提纯,采用早期丰产技术、应用生态控制病虫害技术,生产绿色食品南果梨。2000年经国家有关部门检测,王家堡村生产的南果梨已达到国家A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王家堡村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绿色南果梨生产基地。王家堡村农民的技术水平又上了新台阶。

南果梨生产发展了,又出现了新难题 南果梨供应季节性强,不耐贮藏。农民的难题成了沈阳农大的研究课题,老师们专门立项,进行南果梨贮藏保鲜防褐变科技攻关,率先在村里修了家庭微型南果梨贮藏保鲜气调库,延长了南果梨的上市时间,提高了经济效益。到目前为止,王家堡村在沈阳农大教师的指导下,修建了100多座家庭微型贮藏保鲜气调库,可贮藏南果梨200多万公斤,增加经济效益400多万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