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欧盟:“中国崛起”是挑战也是机遇

2004-12-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梁晓华 我有话说
12月8日,温家宝总理赴荷兰海牙出席第七届中欧首脑会谈,寻求进一步推动中欧战略合作关系。欧盟委员会日前发表了2004年竞争力年度报告,其中三分之一的篇幅涉及中国,指出中国出口产品正向物美价廉和高科技含量方向发展,中国高质量产品的进口增长“对欧盟是一种挑战”,欧盟必须加大科技投资力度,鼓励创新和提高生产力,把“中
国崛起”带来的竞争和挑战变为机遇。

据10月发表的《世界经济论坛》排序,中国的竞争力仅排在世界第46位,比2003年的第44位还有退步。在科技能力方面,中国甚至排在保加利亚、多米尼加和菲律宾之后,位于104个国家的第62位。然而,欧盟2004年竞争力年度报告却注意到,中国进口欧盟的产品结构正在改变。中国过去以价廉低档产品倾销海外市场,现在则强调发展高新科技,大力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加上劳动力相对便宜的优势,出口商品已从过去的劳动密集和低技术含量型,“迅速转变”为低成本和高技术含量型。中国信息技术产品对欧盟出口已经占中国对欧进口总额的20%。

该报告分为中国、汽车工业和竞争力政策三个部分,对中国的信息通讯、纺织和机电、化工等产业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报告指出,20多年来中国的平均年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在9%左右,出口从上世纪90年代中旬起年平均增长10%以上,目前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到2020年中国可望成为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中国2002年使用外国直接投资的数量达5200多万美元,其中10%来自欧盟,比欧盟对中东欧10个新成员国的投资还多一倍。报告说,“中国的崛起将不可避免地改变欧盟的竞争力和地位”,构成严峻挑战。欧洲企业必须“加大科研投资和发展力度,激励创新,增加就业,”并利用中国市场巨大的贸易与投资机遇和潜力,才能“使欧盟的经济得益于中国的发展”。

欧盟委员会负责工业和企业的副主席费尔霍伊根评价说,该报告阐述了新委员会的任务,即按照欧盟“里斯本日程”,将欧盟建成世界最具竞争力的经济实体,以应对来自中国低价高质产品的挑战。欧盟2002年用于科研与发展的经费占其GDP的2%,与美国的2.5%和日本的3%有不小的差距。理事会最近又强调要实现在巴塞罗那峰会上确定的目标,即到2010年将科研经费提高到GDP的3%,以提升欧盟的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能力。

欧盟委员会2004年竞争力报告认为,中国和俄罗斯等新的市场为欧盟汽车产业保持出口赢利提供了机遇。报告还对比了各成员国政策对经济竞争力的影响。报告指出,政府投资于教育、科研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行政能力,注重环境保护等,可以“有效提高国家竞争力水平”。这一经验对中国无疑具有借鉴意义。

欧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共存。欧洲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变得越来越重要。只有让中国继续保持高速经济发展,不出现通货膨胀和宏观经济失衡,我们才能获得共同利益。”中国面对的挑战首先是保证目前经济的高速发展,避免通货膨胀或宏观经济失衡。其次是改变国内行政机构软弱现状,健全社会保障体制、退休金和就业保障制度。银行体制和国有企业管理也必须改革。因此,中国在许多领域需要欧盟的投资、技术和管理经验。扩大中欧双方合作领域是双赢的选择。 本报布鲁塞尔12月6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