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关于人民范畴的理解

2004-12-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马捷莎 我有话说

《光明日报》2004年11月16日“理论周刊学术版”刊登了薛德震先生《关于“以人为本”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文章,看后很受启发。但有一点不同看法,提出就教于薛先生。

薛先生不同意“以人民为本”的提法,理由之一是认为:“‘人’是一个哲学范畴,‘人民’是一个政治学范畴。”我认为,人民既是一个政治学范

畴,同时也是一个哲学范畴。从政治学的角度看,人民范畴是与敌人范畴相对应的。二者的区分取决于特定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中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对当时的政治需要和政治任务所采取的政治态度。一切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畴。反之,则属于敌人的范畴。而从哲学的角度看,人民范畴是与英雄人物范畴相对应,而不是与敌人范畴相对应的。比如,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1页)这里的人民范畴属于唯物史观也即哲学的范畴。在探讨历史创造者的问题上,人们不是从政治学角度而是从哲学角度出发的。在此问题上,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相对立。唯心史观认为是英雄人物创造了历史,他们忽视乃至排斥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在唯物史观看来,虽然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但是,决定历史发展总趋势、大方向和根本规律的是人民,即是说,历史归根结底是人民创造的。

因此,从政治学角度看,人民范畴应包括历史上起进步作用的英雄人物。但是,从哲学角度看,毛泽东所提出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作为与唯心史观相对立的唯物史观的命题,其中的“人民”显然是指人民群众,而不包含英雄人物。否则,这个命题就会成为与唯心史观划不清界限的“共创论”命题了。所以,我认为,只有同时将“人民”界定为哲学范畴,才能说清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命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