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加一大于二

2004-12-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陈续 我有话说

合肥工大光电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吕国强教授最近特别忙――院里研制成功填补国内空白的“裸眼式立体显示器”项目正忙着收尾,既要准备进行专家鉴定,又要频频接待具有合作开发意向单位的咨询,还要谋划项目推广的机制创新工作。让吕国强忙得不可开交的事还远不止这一件,院里还有好几项“国内领先”水平的课题先后进入尾声

……由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院整体进入合肥工业大学而组建的这个研究院,正式成立还不到两年,怎么会如此红火呢

共识:强强携手

2002年9月9日,在合肥工大,举行了一个朴素而隆重的大会 宣布华东光电技术研究院整体进入合肥工大,合肥工大光电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这是令许多局外人诧异的合作――华东院是国家特种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惟一定点的高亮度特种显示器件专业研究所,拥有过亿元的资产和良好的效益,如果说科研院所转制是大势所趋的话,那么华东院则是大多数院所转制的榜样。

作为部属高校,合肥工大60年代就被批准为全国重点,形成了以工学为主、兼顾8个学科门类的学科布局,拥有1个国家级和20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博士点和65个硕士点以及工程硕士、建筑学硕士和MBA、MPA等专业学位授予权,是典型的“重量级”高校,与华东院的合作似乎也并不重要。但是,双方的合作是立足于战略层面的。专项研究十分突出的华东所相中合肥工大的是分布广泛的学科优势和雄厚的人才优势,合肥工大倍加青睐华东院的是光电学科实力和通过资源配置迅速步入前沿水平的潜力。

磨合:体制创新

一面是崇尚自由的高校风尚,一面是工研一体的严格管理,合肥工大光电技术研究院一成立,就面临着两种文化如何交融的命题。合肥工大党政领导提出的首要要求不是出多少成果,而是进行体制和制度创新,尽快完成“磨合”。

合作之初,合肥工大就明确决定,将光电院的主体放在华东光电技术研究院所在的芜湖市华夏科技园,学校成立的光电技术研发中心隶属研究院,在研究院人事、财务、科研管理独立运行的同时,学校为研发中心提供人、财、物支持。构建了科研、教育和生产研发合理分工,两个基地明晰定位的运行机制。

为了促进两种文化的交融,研究院在体制上突破了传统的高校和院所的运作方式,在研发方向上由生产基地的6个研究室每两个月提出一次需求,研发中心进行情报搜集分析并形成报告,选择确定预研项目,然后双方分别从科研条件和市场意义角度进行论证,最终形成选题。按照这种机制,研究院已有32个题目进入选择范围。对于研发成功的项目,研究院进行全新的市场化运作,以项目为单位,按照公司化要求,面向社会确定项目经理,独立进行开发。目前,“裸眼式立体显示器”就已经按照新机制进入实施阶段。

对接:实现双赢

强强携手所追求的目标肯定不会只在于“1 1=2”,而是要“1 1>2”。合肥工大和华东光电院合作发展已经初步显现出这种互补、双赢的良好效果。发挥合肥工大和华东院各自独特的优势,研究院进入实际运行不到两年时间,科研工作就取得不断突破。除了“裸眼式立体显示器”和“立体显示器软件开发项目”已经显现出强劲的市场期待之外,特种显卡的研发已经完成原

理实验,并突破了液晶材料低温不能工作的“瓶颈”,一种能在零下45度环境中抗干扰运行的特种液晶显示器已经呼之欲出;一种国际上只有极少数国家可以生产的特种电真空器件吸波材料也提前拿出初样,明年3月可望完成项目形成生产供应能力……

同时,在人才培养上,研究院已经招收了15名研究生,华东院具有硕导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顺利的带上了自己的硕士生,由合肥工大仪器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引进的两名博士后已经进入华东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展研究。由于研究方向跨信息电子工程、机械工程和材料工程3个以及学科10多个专业,研究院的需求对合肥工大的学科建设和科研也起到了有效的拉动。目前已经进行的研发工作涉及到了学校几乎所有的工学、理学专业,拓展了学校科研课题的立项、经费来源渠道。同时,一个由光电院每年两次、每次30个左右,由学校负责发布的万元规模“学生创新课题”计划也正在酝酿之中。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