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德国中学分流制弊端多

2004-12-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柏林记者 柴野 我有话说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日前公布了2004年中学生知识和技能考试(PISA)调查结果,该组织30个成员国及11个伙伴国的25万中学生参加了这项活动。德国的参加人数为4600人。考试结果显示,德国中学生的总成绩仅居中流。虽然这一成绩使德国从2003年测试中的倒数第3名提高到现在的第20名,但舆论仍批评这是教育界的耻辱,关于

中小学教育体制改革的呼声越发高涨。

教育界人士认为,德国学生平均水平较低与现行的“三轨”制有关。在德国,小学4年级后学生要根据成绩分校,成绩好的进入文理高等中学,学制13年,毕业考试通过后可直接上综合性大学;成绩中等的进入实科中学,学制12年,毕业后可上专科大学;成绩差的只能进入普通学校,学制9至10年制,毕业后可上职业技校或直接步入社会。

学生在10岁时开始分流,对此教师起着决定性作用。一般来说,老师依照学生的成绩向家长提出建议。但老师能否仅凭成绩就对学生的能力做出正确判断是个很大的问题。对此,各州的做法不一。在巴符州,教师非常看重学生的家庭背景,同样的成绩,医生和公司经理的孩子上文理高等中学的比例比工人子弟高出3.6倍。对早期分流体制持批评的人认为,过早地人为将学生分成上中下等,普通学校学生心理总有一种自卑感,往往破罐子破摔,不好好学习。

一些教育专家认为,三种学校的毕业文凭对个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应让学生至少共同读到9年级,再根据个人兴趣和成绩选择。联邦教育部长布尔曼认为,众多的学校类型和形式应紧密结合、相互渗透,经验表明,长时间处于同一环境,会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德国中小学学习轻松,大部分学校每天只有半天课,放学后也基本没有作业。作为联邦制国家,教育权在各州政府手中,因此德国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更没有统一的评判标准,教师给学生的评价只根据自己所教班级的水平。除了文理高等中学外,其他类型学校的学生学习都不太认真。最近北威州教育部公布的学生成绩显示,该州220万普通中学生中,今年必须留级的学生人数超过6.7万人,约占学生总数的3%。德国联邦统计局的调查显示,全德每学年有26.5万名中学生不能正常升级。

经合组织的教育专家对德国的学校体制也提出了尖锐批评,他们指出,这种“支离破碎的体制”在各类中学间筑起围墙。他们还抨击德国的教育体制僵化,教师收入未能很好地与工作效率挂钩。

德国政府已下决心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16个州的教育部长日前达成共识,决定从下学年开始,对各地的中学毕业生进行德语、数学和外语考核。从2006年开始德国将成立一个跨州的科学机构,检查统一教育标准在各州的执行情况。同时联邦政府将拿出40亿欧元,逐步实现中学全天制教学,提高教学水平。但各政党和主管部门尚未就如何改革“三轨”制达成一致。 本报柏林12月13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