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药合理使用不会中毒

2004-12-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熊尚知 我有话说
编辑同志:

我患有好几种慢性病,常吃中药。近来看到一些文章说,中药并非绝对安全,也有毒副作用,弄不好也会发生中毒,这使我感到担心,很想知道怎样才能防止吃中药中毒。

一读者

中药有毒性,其实是一个基本常识。但由于人们现在更多的是使用西药,西药的化学毒性比较明显、剧烈,给人印象较深,而中药多是生物制药,毒性比较低且不十分明显,使不少人产生中药无毒的认识误区。以致近来有关中药也有毒性的宣传似乎成了“新发现”,并使不少患者对中药产生畏惧心理,甚至在一些医院临床医生也不敢开中药,药房不肯进中药。

中药的毒性,自我们的祖先开始使用中药时就有记载。他们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采取了加工炮制、配伍禁忌、合理使用等多种方式方法,使中药的毒性降至最低,有效成分发挥最大功能,又不造成对人体的伤害。为帮助人们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中药,正确使用中药,在此对中药的毒性作一浅述。

中药的毒性是指药物药性强烈或有副作用,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中毒。中药毒性的大小及有无,历代医家都很重视,常在本草书籍中药的性味下标注“有毒”或“无毒”。中药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复方中药的化学成分更为繁杂。中药对人体的有毒成分主要有生物碱类、甙类、毒蛋白类、萜及内酯类和金属元素类五类。中药的中毒机理也较为复杂,除了因所含有毒成分所致外,还与药代动力学、免疫学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中药引起中毒的常见原因有三种 一是中药本身的因素 与产地、采集、炮制、剂型等有关 ;二是患者机体方面的因素 与性别、年龄、体质等有关 ;三是其他方面的因素 包括环境、时节、配伍禁忌等 。

中药的毒性与产地、采集、炮制和剂型关系很大。如附片,云南产的比四川产的毒性要大18倍;乌梅的采集在未成熟时进行,才能保证其药效,且不会出现中毒现象,如果在成熟后采集,则梅仁和梅中均含有大量的氢氰酶,使用后会出现严重的中毒现象,甚至可以致命;甘遂,生用泻下作用较强,毒性作用较大,经醋制后泻下作用减弱,毒性较小;朱砂,只可用于丸剂、散剂,不能有汤剂,如果煎煮,则会因受热生成有毒物质硫化汞,服用后会出现严重中毒现象,甚至可以引起死亡。发生中药中毒与患者机体方面的因素关系也很密切。如妊娠期的妇女,若使用麝香类的中药,会引起流产等病症;将成人剂量的川乌、草乌给儿童使用,则会造成儿童中毒;附片的中毒量一般认为是30―60克,有人用到90克未出现异常,而有的人仅用9克却出现严重的中毒现象,这其中除了药物本身的因素外,主要是因为病人个体体质差异所致。综上所述可见,中药的毒性并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有毒与无毒可以相互转化。有的有毒药物,通过合理炮制与配伍,严格控制用量,合理应用,可化毒为利,治疗沉疴;有的无毒之品 如人参 ,如长期服用并不断加大剂量,也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在预防及救治使用中药出现的毒副反应方面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预防中药中毒,首先是要注重中药本身的因素,从中药的产地、采集时间、炮制、剂型、贮备等各环节把好关。其次是要注意用法用量和防止误用。第三要注意配伍禁忌。第四要注意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第五要注意防护,遵守操作规程,妥当保管药物。

广大患者最好根据医生处方使用中药。目前,有不少中药属于非处方药,是家庭用药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人们对常用中药的作用、适应症和使用方法都应有所了解,以便在自我医疗保健中,按照药物的性能和治疗需要正确合理选用,确保用药安全。切记,是药三分毒,中药也不例外。如果随意滥用中药,不按要求使用或自行加量,就极有可能引起中毒,重者可危及生命。

(本文作者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