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技术转移

2004-12-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陈永奇 我有话说

经济发展主要决定于劳动力、资本、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等因素。在这些因素中,技术进步最重要、最根本。这是因为,没有技术进步,劳动力的素质就不可能得到提高;没有技术进步,就会出现投资收益递减,就不会有一个高的资本积累;没有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就不能高级化,产品就不能升级换代。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新一届党中央又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针对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首要的是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通过科技进步来推动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欠发达地区的技术进步、技术转移呢?我认为要解决好以下五个问题:

一是既要从发达国家和地区引进高新技术,又要有选择地在某些领域进行技术创新研发。以技术创新研发还是技术转移为主要手段,来推动一个地区的技术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阶段。一般说,处于高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实现技术进步的途径更多地依靠自身的研发创新;后进地区可以更多地通过技术转移的方式来推动科技进步。对于欠发达地区,从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效益两个角度,引进技术既有可能性,又比较经济。因为这样不需要承担大量的研发费用,不用冒技术失败的风险和产品开发初期没有足够的需求而影响企业利润的风险。当然,客观上欠发达地区也没有足够的人才。但如果用唯一地选择引进技术的办法,来代替进行技术引进的同时,不断地消化吸收,特别是进行技术创新,结果是只能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走。事实上,欠发达地区在局部地区科研院所集中,高科技人才聚集,在某些科研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不同地区在开发和利用高新技术方面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这就为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在局部方面或领域同台竞技提供了一个平台。因此,要充分估量这一新变化,抓住难得的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有所选择地进行技术创新。

二是既要重视设备等硬件的引进,又要注重信息等软件的引进,条件成熟时要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一般地讲,技术转移大致有三种载体:存在于机器、设备和零部件等硬件的技术,表现为专有技术、专利、技术许可等软件的技术,技术专家。从国际上来看,技术转移的模式也相应地分三类:以硬件引进为主、以软件引进为主和以人才引进为主。实践证明,那种单纯地依靠硬件引进,不注重消化吸收,不注重软件引进的做法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而人才引进需要十分优良的环境。

三是既要注重引进高新技术,又要引进先进适用技术。这是由于欠发达地区在技术上存在的积累差距和大量劳动力迫切需要就业岗位的实际情况所决定的。置本地区的实际发展水平于不顾,不考虑本地区的吸收、消化技术的能力,片面追求高精尖技术,有些技术甚至是没有经过中试或产业化的,有的则是不配套的,往往会导致既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又没有产生应有的效益的后果。因此,引进技术必须适合本地区的经济社会条件,既要引进能够吸收消化的高新技术,又要注重引进那些能够有较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特别是能够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先进适用技术。当然,也要避免追求短期利益损害长期利益,以静态效果取代动态效果的做法,转移一般技术。特别要防止重复引进。

四是既要强化企业作为技术转移的主体作用和地位,又要注重政府适度的宏观调控。科技进步企业是主体,技术转移企业同样是主体。从技术转移的动力来看,推动技术转移无论是技术输出方还是技术输入方都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进行技术转移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尊重企业的自主选择。但在纠正外部不经济性方面,政府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方面突出的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任何技术引进,必须符合环保要求,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增长,这有悖于科学发展观。不仅考虑引进技术本身的环保达标与否,而且要从区域总体环境容量出发,把好环保关。

五是既要鼓励有选择地进行技术引进和创新,又要强调不能搞“大而全”或“小而全”。与其他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和投资结构不尽合理;地方财政多是吃饭财政,较为拮据。据测算,目前中西部地区的人均GDP不到东部地区的一半,人均财政收入仅为30%多。在一个非常薄弱的基础上,采取资金撒胡椒面,项目遍地开花的办法,在短期内试图在所有领域都有所创新,是不可能和不现实的。因此,必须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在进行技术引进和创新时,要坚决摒弃那种“小而全”、“大而全”的固有思维,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的原则,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有优势(静态优势)或潜在优势(动态优势)的领域率先实现突破。这样,才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作者单位:山西大学科哲中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