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公众健康:社会影响大

2004-12-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陆彩荣 我有话说

日前公布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主导疾病。其中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是:循环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内分泌与营养代谢疾病呈现上升趋势。高血压、糖尿病和脑血管病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调查报告还显示,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

快,慢性疾病将进一步上升。

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反映公共健康的信号!

在公众健康方面,政府、卫生部门与新闻媒体都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但公众则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公众既是受体又是主体,而不只是被动的接受者。病在个人,累及全家,且影响着社会整体的健康。可以说,一人病牵及大众心。

我国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指出,这些慢性病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即“文明病”。她说:“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营养知识不普及,膳食不平衡,使文明病居高不下”,“提高人口素质,有利于经济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促进健康水平的提高,形成良性循环,互相促进,这样才能顺利推进建设和谐社会。”

可见,每个个体的健康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而社会的健康发展则为个体的健康创造了前提与保障。也许正是为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每年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卫生部门都确定了许多公众健康日,以各种不同的主题唤起公众对各种健康问题的关注。

从爱眼日、爱牙日、爱耳日、心脏日到无烟日、哮喘日、老年性痴呆日、关节炎日,从世界精神卫生日、糖尿病日到男性健康日、国际家庭日,几乎每个月都有与健康有关的节日,这充分体现了健康与公众的密切关系。每一个健康节日都是健康科普的大好时机,每一个节日都有一批医务人员或走上街头或在自己的医院开展健康咨询,向大众传授健康知识。可以说,这些节日在提高公众健康水平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问题的关键是,作为公众组成部分的每一个个体如何对待健康问题。过去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现在恐怕还要加一句,身体是幸福生活的基础。每个人作为生命体在人世间经历百年左右的生命历程,不应该而且也不能浑浑噩噩一世,总需要为社会做点事,积累一点财富。这是生命的基本原理与基本诉求!

健康的身体来自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来自健康的科学知识。公众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关心身体健康,更要关心心理健康。幸福的生活是一样的,但不幸的生活则各有各的不幸。如何科学地掌握健康知识,并勇敢地、持之以恒地加以实践,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花钱买健康对于年轻人已经不成问题,但对于中老年人也许还要动脑筋想一想。但基于最基础的生活方式则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接受新知。许多人为了减肥不吃主食,似乎已经成为定律,但最新研究表明,主食中含有重要的生命元素,不吃主食等于慢性自杀。

就公众健康问题而言,话题还很多,在本月的科技时评中,笔者分别以“媒体担道义”、“科学著文章”、“产业前景广”、“社会影响大”为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健康问题的关注。毕竟,四个现代化也好,小康社会也好,和谐社会也好,都是以人为中心的,没有人的健康与幸福,一切努力还有什么意义?因此,全社会都应该高度关注健康问题,关注我们社会的健康成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