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了让“经典”更加经典

2004-12-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波 我有话说

近日,笔者去北京潘家园“淘书”,见一位女士一个摊位接一个摊位问:有《吕梁英雄传》吗?潘家园的书摊不下百家,见她找寻了大半仍是一脸的失望,我禁不住问了句:干嘛要找这本书?她说,因为自己是演员,要拍这部戏,所以想找来看看。

电视剧版《吕梁英雄传》开机在即,演职员怎么可能还没有看过原著?

制片人或导演怎么会不要求他们阅读原著?这位女士告诉我,剧组可能有两本,但她还没见到。我不知道这位女士在剧中扮演哪个角色,但总觉得在电视剧即将开拍之际,尚未读过原著,实在有点儿说不过去,虽然如今在一些影视剧的拍片现场,助手念一句,演员鹦鹉学舌般说一句台词的现象已不是新闻。

笔者不由得想起另一部名著和据此改编的名剧――《红楼梦》。当年拍《红楼梦》,剧组不但要求演员“啃”原著,而且还专门请红学家到剧组驻地讲红学。周雷讲“红学概论”,周岭讲“红楼梦的主要人物”,王朝闻讲“怎样理解红楼梦的角色”,周汝昌讲“红楼梦原著的优与续书的劣”,李希凡讲“红楼梦的历史背景”,胡文彬讲“国内外红学研究概论”,朱家缙讲“红楼梦中的北方生活习俗”,邓云乡讲“南方生活习俗”,刘耕路讲“红楼梦的诗词曲赋”,等等。当时,黛玉、宝钗、凤姐等众多人物的扮演者尚未确定,候选演员们聆听这些红学大家的讲解,课堂上认真做笔记,用被称作“砖头”、“饭盒”的笨重录音机录音,课下仔细整理。有的演员因故缺课,过后也会跟其他演员借笔记补上。导演不但要求主要演员认真分析原著,还要让已确定的演员写出所扮演的角色的人物自传。

电视剧版《红楼梦》无愧于原著,无可争议地成为改编文学名著的经典影视作品,至今仍令人赞叹不已。这与当年演职员认真阅读原著、深刻理解原著者的创作态度是密不可分的。

《吕梁英雄传》虽不能与《红楼梦》相提并论,但当年也是家喻户晓的名著。当然,用不着仿效二十年前拍《红楼梦》建大观园那样,斥巨资专门建一个康家寨;社会上没有“吕学会”,自然也没有“吕学家”可请来上课。然而,研究山药蛋派、研究马烽作品、研究马烽的学者不乏其人。剧组最起码也应征求一下作者家属的意见,请他们谈谈马烽本人对这部作品的评价。听他们讲一讲,吃透原著,肯定会对电视剧二度创作有所借鉴。

出于对作品的尊重,我专程跑了趟书店,买了一本《吕梁英雄传》,送给了那位女士。我想,无论她在剧中是主角还是配角,甚或是群众演员,如果她认真读一下,对她塑造剧中的人物都会有所帮助的。这是一种严肃的工作态度,也是责任所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