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打造文化产业发展平台

2004-12-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杨光 我有话说
本期提示

近日落下帷幕的首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突出的特点是打破了区域壁垒和行业界限,为文化产业的资源整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这表明文化产业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全新姿态进入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产业经历了上世

纪80年代的自发萌动、90年代的起步探索和新世纪的培育发展。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变革。随着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全球产业布局的国际转移,发达国家把人才资源更多地投入到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知识经济与创意经济的浪潮,导致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科技产业和以文化产业为代表的高新创意产业乘势掘起。有人预测 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将成为21世纪的领导产业。

“人才兴文”:发展文化产业基础

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若要发展,必须要注重人才的培养。现代科技进步的突飞猛进,信息技术、网络手段、数字化趋势给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革命性变化。作为知识和智力密集型的文化产业,人的因素在其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化部副部长孟晓驷近日在深圳召开的全国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工作会议上说 “中国的文化产业,最缺乏的就是人才。要实现我国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实施人才兴文战略,坚持大力培养、积极引进、合理使用文化产业人才,特别是要培养熟知国际文化市场的外向型人才,逐步建立一支懂文化、善经营、通管理、精技术的复合型文化产业人才队伍。”

近年来,为了培养文化产业专业人才,文化部通过上海交大和北大两个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组织,举办了多次较高层次的人才培训班。今年8月,为支持西部文化产业发展,文化部文化产业司与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合作,举办了11个省市自治区的西部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另外,各地文化产业管理部门也组织了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活动,举办了一些有针对性的专题人才培训班。通过努力,文化产业专门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的状况有所改善,但总的看来我国文化产业的专业人才仍十分短缺。所以,要使文化产业稳步发展,就必须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开辟多种渠道,建立文化产业的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形成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同时,要争取设立相关的专项基金,扶持高层次、有潜力的文化产业人才出国学习研修或聘请外国专家来华授课和工作,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集聚人才优势。

“放宽准入”:开放文化产业领域

如果说“人才兴文”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那么“放宽市场准入”将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广阔的空间。不断扩大开放水平,是我国文化产业领域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家实施对外开放战略的必然趋势,也是增强我国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放宽市场准入”并不等于盲目的开放。随着我国对外开放领域的不断扩大,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问题也将日益突出。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有损国家文化安全的现象和行为,对此大惊小怪不可,掉以轻心更不可。通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引入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信息、人才和产品,学习和借鉴他们发展文化产业的管理、运作和经营经验,不断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同时时刻注意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削弱外来不良文化入侵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目前,文化部正在积极配合国家有关方面制定我国文化产业投资指导目录,为鼓励各类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打开准入空间。孟晓驷在全国文化系统产业会议上说 “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按照《文化部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要求,进一步转变观念,开阔思路,把有可能吸收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资金更多地引入文化产业领域,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经济发展文化产业,逐步形成以国有文化企业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参与、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社会化、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走出去”:打造中华文化品牌

“文化交流”是文化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步伐,就一定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据悉,文化部将在明年出台一个关于鼓励、支持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的政策文件。

我国虽然是文化资源大国,但却是一个文化产品的出口小国。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要积极推动我国与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的沟通,加强文化产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使我国的文化产业尽快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环境,使中华文化不断扩大在世界的影响力。我们不仅要认真研究国外市场的文化需求以及人们的消费心理,还要在文化产品原创和开辟市场上,积极与国际的运行机制和经营模式接轨,大力鼓励支持民族文化产品的对外输出,缩小文化产品进出口的贸易逆差,逐步使我国由文化产品输入大国变为文化产品出口大国。此外,要引导鼓励有条件的国内文化企业积极进行海外投资,直接进入国际文化市场。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对出口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给予优惠,在金融、保险、外汇、财税、人才、法律、信息服务、出入境管理等方面,为文化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国际竞争力创造条件。

孟晓驷说 想将中国的文化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必须要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化品牌。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品牌是文化企业的无形资产,也是安身立命之本。各地要在打造文化品牌上下大气力,多创作生产一些像《蔚蓝色的浪漫》、《云南映象》、《印象刘三姐》、《野斑马》、《丽水金沙》、女子十二乐坊等既有艺术品位又有市场卖点的文化品牌剧目,创出一些像大芬油画村这样的文化品牌。尤其是要扶持大中型国有文化企业,做大做强一批对外交流的文化品牌,把我国反映中华民族特色和当代中国风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尽可能多地推介到国际市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