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缔造文化 铸造精神

2004-12-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林正扬 我有话说

传统戏曲即便如昆曲这样古老的剧种,只要有内在的精神魅力和艺术活力,就依然能够沟通和打动现代人的情感。上海昆剧团新编历史剧《班昭》,将厚覆在中国汉代杰出才女班昭身上的烟尘拂去,还其有血有肉的生动形象,尤其她那种坚持操守、永不放弃、追求卓越的精神境界和奉献情怀,令人有荡气回肠、深刻传神之感。

故事从班昭14岁上书皇太后陈利弊开禁书说起,到71岁修完《汉书》悄然逝去。50余年人生风雨中,经历被兄长速配给曹寿,到守空房,守寡,守书稿,真是孤灯寒卷间寂寞而壮美的一生。六场戏中,高潮戏在第四幕,这场戏揭开了主人公复杂的情感世界:被功名利禄诱惑悔恨交加的丈夫曹寿投水自尽,忠厚朴实的大师兄马续不敌流言的辞别,雷电击中书稿后将壮志和艰苦化为灰烬――情感、事业、人生接踵而至的沉重打击纷纷砸向班昭。20年后,当完成了《天文志》的马续回到她身边,中年的班昭重新面对的是功成名就后的皇室的优渥生活。然而,为留在宫中和班昭一起完成《汉书》,马续毅然自请宫刑,这一下子让醉生梦死的班昭彻底惊醒。

我特别认同编导在谈到这部历史剧的创作理念时提出的历史题材应具有“贯通感”,要通过“历史的班昭”而传达出“今人的气质”。的确,一部历史剧也是剧作者和演出者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感悟与表达。《班昭》做到了这一点,班昭这个形象的灵魂是“自律、坚毅、独立”,《班昭》倡导的是一种对事业的严肃和为人处世的忠贞,这种古今相通的精神确实引发了观众在欣赏之余的思考。这就是,观众除了从剧中品味昆曲典雅、蕴藉、深沉的美学品格之外,也强烈地感受到班昭呼唤着一种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这种把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古人与今人紧密联系起来的呼应,使你仿佛置身其中,感同身受,因而产生联想,激起共鸣,形成审美确认。

全剧只有六个人物――班昭和哥哥班固、班固的两位弟子马续和曹寿、侍女傻姐,还有太监范伦,其中4个要跨越50余年的风雨人生。如何表现人物的走向、轨迹和发展层次,这就要求演员必须对人物有清晰、深刻的认识,对角色生活与情感的投入,这样才会激发观众的历史激情与思索热情。当然,没有娴熟的技巧和良好的素质,也不可能将理性认识和内心体验到的东西表现出来,人物就不能形象地树立在舞台上。50年守寡,一辈子修书,这是怎样地悲苦和孤寂。然而正是耐住了常人所不能忍耐的寂寞,班昭最终完成了续写《汉书》的使命。她在承受生活艰辛的同时,坚定着精神上的操守,不媚俗,不趋时,经磨历劫而不坠其志。正如歌词中所唱的:“最难耐的是寂寞,最难抛的是荣华。从来学问欺富贵,真文章在孤灯下。”这是班昭的心曲,也是该剧表达的真义。班昭的年龄跨度相当大。这对主演张静娴来说,确是面临一场挑战,而应对挑战的过程也是如何充分地发挥潜力和创造力的过程。看得出来,她是在用整个身心拥抱这个角色的。在扮演花旦、闺门旦、正旦、和老旦这4个行当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张静娴把长期积累的舞台经验都调动起来。尽力在吸收和借鉴上述4种旦角表演元素的基础上有所出新。蔡正仁演马续,虽然淡化了人物的形体动作,但着重依靠人物形体的不同站位和眼神的变化,来表现人物十分丰富却格外受到压抑的心理世界。他在这出戏中将“官生”唱腔运用得娴熟自如,十分动听。在念白时大胆地探索“口语化的韵白”,仍然夹用真假嗓,以真嗓为主,也很成功。

《班昭》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既是经典的,又是原创的;既从本质上保持了昆曲的传统程式和精华,又吸收了现代戏剧的各种舞台表现手段,因而使昆剧的整体呈现更加美妙,更具表现力,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导演设计了古朴写意的舞台语言,灵动自由的时空转换,诗与剧和谐交融的戏剧场景,委婉动人的唱腔,民乐交响的伴奏,诗意深沉的灯光,找到了昆曲艺术传统与现代戏剧观念相融合的全新载体,展现了迈向新世纪昆曲的异彩霞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