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再现“一笔飞白”

2004-12-3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周大明 我有话说

据唐张怀?《书断》记载:“案汉灵帝熹平年,召蔡邕作《圣皇篇》,篇成,诣鸿都门上。时方修饰鸿都门,伯喈待诏门下,见役人以垩(一种白土)帚成字,心有悦焉,归而为飞白之书。”又曰:蔡邕的飞白书“得华艳飘荡之极”,“妙有绝伦,动合神功。”蔡邕的“飞白”书体在后世尚有传承,然其绝技“一笔飞白”,在之后

的一千多年中仅见史书上记载有这样的名称,未见有这样的书体传世。

书法家李树琪却以“一笔飞白”的独特书法,使绝技再现。“一笔书”是只有书家在其艺术臻于完美时,才能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的纯熟的书法技巧的产物。笔划之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都能做到萦带有序,顾盼连绵,一笔而成。偶有笔划不连带者,仍能做到“笔断意连,字断气连”,血脉相通。“飞白”则是一种特殊的运笔手法,使字的每一笔划夹杂白痕,给人以灵动的感觉。“一笔飞白”更要求两者兼具,并融会贯通。书法技巧的难度和特异成为“一笔飞白”难以被后世继承的主因。也正因为此,它的创始者蔡邕的笔法在后世被传为“为神所授”。

那么,李树琪是如何练就“一笔飞白”的呢?近日,笔者来到李树琪先生府上,听他详述“一笔飞白”的出处。这位七旬有余的老者亲切地告诉笔者:“‘一笔飞白’非神授。宋代的陈思在《秦汉魏四朝用笔法》中说得很清楚:蔡邕小时候,入嵩山学书,于石室内得一素书,‘八角垂芒,颇似篆籀’,其内容记载的是李斯、史籀等用笔的方法和势态,蔡邕‘得之不食三日,遂读三年,妙达其理,用笔特异’,方成就了他的‘一笔飞白’。我的技法也是得益于在西安碑林中成年累月对先辈书法的揣摩和领悟。”

寥寥数语,道破了穷灵尽妙绝伦书―――“一笔飞白”的由来,也使我得知了“书道”创始者的辛酸与继承者的艰难。

临别之际,李树琪老人一挥而就一个硕大的“鹤”字。那一笔而成、血脉相通的大字,给人以飞扬灵动之感,其中传达的不正是一个民族承前启后、昂扬向上的精神追求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