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泰国救灾“第一军”

2005-01-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曼谷记者 曾志雄 我有话说


印度一名叫辛格的男子正握着死于海啸的8岁儿子的小手痛哭。

狂欢圣诞夜翌日发生在印度洋的特大地震和海啸给全球各地带来了一个悲恸的新年。在海啸中遇难的人数如今已超

过15万人,还有数万人下落不明,成为人类数十年来遭遇的一次最严重的自然灾难。

在泰国,6至10米高的海浪在去年12月26日那天早上袭击了泰国旅游业的“聚宝盆”―――普吉、攀牙、甲米等世界级海滨旅游胜地,在上百公里长的海岸线和十数个风景如画的岛屿上留下了5000多具尸体,还有4000多人随着海啸的退去而消失得无影无踪,8000多人伤痕累累……泰南6府海滨如今已是满目疮痍,百废待举。

从泰南灾区采访回来的一位中国同行对记者说,“你应该写写泰国的慈善救助队伍,中国需要这样的机构”。

无论是印尼还是斯里兰卡,海难发生后救灾的主力都是军人。但是,在泰国,救灾赈灾前期的主力都是华人社团训练有素的慈善救助队。海啸后,第一个赶到普吉岛巴东海滩的救助队伍就是华社“蓬莱逍遥阁”普吉善堂的医疗抢险队。此后,泰国华侨报德善堂从各地抽调的1000多名专业救助队员和大批设备也赶抵灾区。第二天,泰国各地华社派往泰南灾区的救助队伍达数千人,成为抢险救灾的主力军。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电视报道,处处都可以看到身上写有中文“××善堂”字样的华社救助队员。泰国卫生部长素达乐称赞说,华人慈善团体是泰国救灾“第一军”。

泰国各地华人慈善机构多达上百个,尽管实力大小不一,但它们都有两个共同点:一是宗旨相同,即“抢险救灾、救死扶伤、扶危济困”,二是拥有常设救助队伍。每一支救助队伍都配备车辆、医疗救护器材、灭火器材,救助人员都是经过基本救助培训。

他们24小时分区分班巡逻,随时为交通事故或火灾提供紧急救助。以最具有代表性和最具规模的慈善机构华侨报德善堂为例,这家已有90多年历史的慈善机构,义务救助工作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甚至文化与宗教。他们的服务不取报酬、不分对象、不分贫富,年均无偿支出将近1亿铢!这种崇高举止深得泰国各界人士称道和泰国皇室、政府的嘉许。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