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主流文化在企业落地生根

2005-01-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玉柴集团总裁 王建明 我有话说
王建明简介1946年出生,196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70年起历任玉林柴油机厂技术员、车间主任、
经营计划科科长、经营副厂长、厂长、总厂厂长等职,现任广西玉柴机器集团公司董事长、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中国环保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企业家金球奖、全国劳动模范、《半月谈》思想政治工作特等奖、“中国经营管理大师”、霍英东贡献奖等荣誉。

玉柴机器集团公司的前身是玉林柴油机厂,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改革年代里,同每一个国有企业一样,注定要走出一条极其艰苦的再创业道路。1985年,玉柴首先出炉了被我称之为“灵魂”的东西――玉柴的企业精神:“顽强进取、刻意求实、竭诚服务、致力文明”。

1994年,玉柴在纽约上市,美国的投资银行、律师事务所在撰写募股说明书时,问及玉柴的管理哲学,我回答了9个字:人为本、争第一、零起点。

人为本,通俗地说就是爱护人。在玉柴有一个人本方针,还有一个人本保障。玉柴的人为本是由人本基础和人本保障合并构成的,我们的人本基础就是1985年提出的用人方针和育人方针,玉柴的用人方针就是“尊重、爱护、发挥、发展”这八个字,什么时候都不要丢掉。育人方针是两句话:为每一个岗位的发展提供机会,为每一个层次的攀登创造条件。玉柴的人本保障全部针对干部,有两部分,目的是为了保护群众,保护职工主体的建设热情和创造的积极性,让职工心情舒畅,能够把自己的热情、积极性、干劲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一是对干部的作风要求:民主、开朗、顽强、竭诚、约束十个字。另一个是“干部六项基本功”,玉柴用“干部六项基本功”与企业机制结合起来,让责任不可逃遁,它要求干部做到:要对职工说清楚要求,对应目标机制;要使绝大多数职工愿意达到要求,对应民主机制;要使每一个岗位的职工懂得如何达到要求,对应教育机制;使每一个岗位的职工能够达到要求,对应投入机制;使每一个岗位的职工必须达到要求,对应责任分配机制;集思广益、反复检讨、周而复始、完善要求,对应反馈机制。玉柴六项基本功产生于1989年初,1989年以后,每年都以这些要求来考核干部。1989年玉柴销售额翻一番,利税翻两番,靠什么?靠激发起来的职工积极性。

争第一,又叫不服输。1984年,内燃机行业有240家,玉柴排第173名,到部里谈“七五”改造计划,部里很多人不知道玉柴是什么。1985年玉柴销售额从1000万增加到2400万,利税从96万增加到360万,当时对玉柴起了巨大的作用。玉柴争第一反映在市场上。我们强调市场是动态的,是可以缔造的。玉柴的争第一还反映在自己的高价值劳动上。我们生产柴油机的批量越来越大,1995年达到年产8万台车用柴油机的生产能力,玉柴一直在用一个理念支撑自己:只有用高价值的劳动才能创造出高价格和高效益。我们总要创造出中国的品牌,这是一种强者的理念。经营者的责任是不断创新,提高自己的劳动价值,使产品实现“总是领先一步”的适用价值。玉柴的争第一还表现在巨大压力面前的态度。1999年,国外知名品牌宣布大幅度降价,当被问及玉柴的对策时,我说,玉柴的主对策不是降价,而是全面赶超。“赶超”成了玉柴成千上万人整体的创造性劳动。我们赶超什么?赶超产品“总是领先一步”的适用性。争第一在玉柴还表现为强者的观念,四个“强于”,一个辨证区分。四个“强于”是强于目标,定目标时不要怕完不成;强于困难;强于自身,经常在适当时否定自己,尤其是否定自己的长处;强于效果,反对空谈,注重实践。一个辨证区分,要把强者的“强”与弱者的虚荣区分开来。

零起点,指的是不满足。公司内部提倡比强不比弱,比外不比内,比上不比下,比目标不比过去。1985年玉柴突破3000台大关时,我们告诫自己“零起点”;10年后,玉柴在中国内燃机行业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排名终于跃居第一位时,仍然提“零起点”;进入新世纪,2002年玉柴已经有能力一个月生产2万台发动机,还是告诫自己“零起点”;当视质量为生命的玉柴实现了柴油机可靠性形态目标达到3万公里不出故障时,是“零起点”;达到10万公里不出故障时,是“零起点”;达到国际标准30万公里不出故障时,还是“零起点”,玉柴称之为“三级跳”。于是,2002年玉柴正式提出:5年内,玉柴要打入国际前4强,闯进半决赛!要想争第一,就永远是“零起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