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国数字电视何时普及到大众

2005-01-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冯永锋 我有话说

特邀嘉宾:

章之俭(国家数字电视标准小组组长)

邵行(方正电子副总裁)

江洁红(北广传媒移动电视公司总经理)

齐藤伸正(索尼(中国)家用视听电器市场部副部长)

缘起

国内不少城市正在试播数字电视,但效果不太理想。有关部门把2004年定为“数字电视年”和“产业发展年”,可一年过去了,诸多困扰数字电视事业发展的障碍并未像预期的那样被一一克服;仅地面传输的标准就一直争论不休,拖了许久也无法出台。同时,移动电视、收费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看电视等概念也纷纷被炒得火热。巨大的发展前景面临巨大困惑,模拟设备向数字设备转型需要两头兼顾,投巨资研发自主标准,还是交巨额专利费遵循国外标准,也让人犹豫。数字电视正遭遇发展所必然要经受的痛苦。本报特邀数字电视产业链中几个关键环节的专家,探讨如何加快数字电视的发展。

在标准中犹豫不决

记者:我国数字电视大量的标准都已决定采用国际通用的标准,似乎只在“地面无线传输标准”方面委决不下;而同时,有许多厂商不顾标准是否出台,“埋头苦干”,“勇往直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章之俭:数字电视每一个环节都涉及标准问题。不过很多标准已经被行业大量应用,成了默认标准。选用国际通用的标准要交昂贵的专利费;自主研发投入成本也很大,且产业前景不如国际通用的乐观。现在大家所说的“标准困局”、“标准疲惫”,主要是指传输环节上的“地面无线传输标准”的争议。过去争议在于采用国际通用的还是自主研发的,考虑到地面无线传输涉及国防安全,大家认定必须采用自主标准,采用自主标准可以少交大量的专利费。现在的争端是在采用哪家研制的技术上,过去入围的有5家,经评议后有3家,当前主要在清华大学的方案与上海交通大学的方案间取舍不下。因为巨大的产业前景,两个方案的矛盾很难调和。现在我们把这个工作移交给中国工程院,由该院对这两个标准方案进行技术融合。不过,即使技术上无法融合,也会采取强制手段保障标准出台;难就难在如何处理各种利益关系。

邵行:方正有一个“数字媒体事业部”,主要是做广电业媒体的数字化制作软件,重点是“非线性编辑系统”和“数字播控系统”。目前这方面的业务正处于蒸蒸日上状态,国内订单不少。显然,大家都很清楚,未来肯定是数字电视的天下。从技术上说,数字电视从采集、制作、播出、传输、接收到终端显示,一路下来,“电视数字化”都不成问题。我理解大家遇到的困难,是转型期所带来的,过去的投资要回收,已有的设备要用足,新采购的设备要设法与已有的兼容,同时又要为将来的升级留出余地。所以,这时候肯定是这个行业比较为难的时期。

江洁红:我国幅员辽阔,对边远地区广播,卫星传输是最佳途径;对人口稠密的城市广播,有线电视是最合适的传输方式;地面无线广播的优势在于可以实现移动和便携接收,能够满足现代信息社会“信息到人”的要求。未来,它将服务于宽带无线接入市场,支持移动接收业,支持无线双向传输的双向业务,为广播电视事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北广传媒做的“移动电视”是数字地面广播中的一种。北京、上海等是移动电视发展较快的,现在大家坐公交车都会看到通过地面无线传输方法输送的电视节目,以后在地铁、出租车、连锁店等场合也可以看到,我们正在北京组建一个无缝的地面信号传输网络系统。大家可能会疑惑,我国现在的数字电视传输标准中,卫星传输标准、有线传输标准都已经明确,只有地面无线传输标准还没有制订,我们怎么就用上了呢?我们用的是欧洲标准,从世界数字电视地面传输的美、日、欧洲三大标准中,选用了欧洲的DVB T标准。采用这个技术,我们先期切入这个产业。国家标准制定出来以后,还会有大约5年的产业化过程,而我们现在使用的机顶盒4年后就要更换。

如何收费成为另一麻烦

记者:在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整体平移”的同时,公共频道也趁机向付费电视“整体平移”。数字电视必然要走向收费吗?

齐藤伸正:日本将在2011年停播模拟电视,目前数字电视用户已经激增。索尼主要是做设备的,从采编方面说,将来走向硬盘录入、数字编辑、硬盘播放是潮流;从接收方面来说,电视机与显示器合一,电视机全面走向高清数字化,显示设备多元化,电视机上网、互动、点播,也是潮流。

章之俭:我国将在2015年停播模拟电视。从已经开通的一些数字电视收费频道来看,效果不是太理想。观众习惯于免费收看节目了,如果要额外付费的节目不够精彩或者不足以让消费者获得“投资收益”,那么肯定会有怨言;如果用户不交费,投资商回报率不高,又将影响产业发展。确实是两难。解决的办法肯定是适应市场需求,靠行政命令是不可能的。在市场竞争中,有些企业可能会遭受重创,有些企业可能会获得巨额回报,会催生一些新兴的优势企业出现。建议投身这行的企业既要把握机遇,也要注意提防风险。

邵行:现在国内有四十几个厂商声称能生产销售“机顶盒”,虽然他们主要都是采用国外的芯片和技术。在很多城市,这些机顶盒由有线数字电视网络运营商统一购买、免费赠送给用户,同时由银行提供无息贷款支持。有线数字电视运营商一方面通过每月收取几十元的数字电视收视费来偿还成本,另一方面,也准备通过增值服务来获得收益。这是理想的模式,可是实施起来很难,因为用户可能不愿意付费,尤其在节目内容还不丰富的情况下。

江洁红:我们的利润来源当前肯定是靠广告。我们既不可能向公交公司收钱,也不可能向乘客收费。不过,如果将来增值服务发展了,向笔记本电脑、手机等无线终端开展增值服务,肯定会带来另一部分的收益。

“网络电视”咄咄逼人

记者:广电系统过去是什么都有,既有部委,又有大量企业;既铺网络,又做接入,还做内容。现在,因特网发展起来后,广电系统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四级办电视”体制面临巨大冲击。现在,广电一统数字电视的梦想,是不是很难实现?

邵行:中央电视台旗下有一家中视网络发展有限公司,它们就可能走电信网,传输通过电信的骨干网,落地也由当地的电信网落地,用户接入也由电信来负责。这种方式,业内称为“IPTV” 网络电视 。我们方正技术研究院院长陈晓鸥认为,IPTV是数字电视发展的另一方向,他甚至更看好这个方向。因为IPTV是基于因特网的TCP/IP协议传输的,不存在标准争端,也不存在用户培养;限制主要有两个,一是当前网络的速度还不够快,但随着带宽的增加和数字压缩技术的发展,网络的传输能力将很快能支持数字视频内容的传播;另一个限制是传播权限问题,目前只有广电系统传播视频内容才合法。但我相信这早晚要放开的。

章之俭:广电肯定也要走向开放。数字技术的应用给广播影视带来的不仅仅是量的变化和外延的扩大,更是质的提高和方式的改变。广播影视节目、设备、流程、系统、标准都要做相应调整,生产、服务、盈利、管理方式都要作相应改变,我们的思想观念、运行机制、政策法规都要与之相适应。将来,通过广电网传输的数字电视,可能只是用户众多选择中的一个,用户也可以选择接收、点播通过其他网络传输到自己的电脑或者电视机上的节目内容。随着“三网合一”日益逼近,广电系统也在研究对策。应当说,竞争的加剧、垄断的打破,其“正作用”就是加速数字电视的发展。

江洁红:对于消费者来说,不在乎后端的操作者是谁,也不在乎向谁付费,唯一看重的就是“物有所值”。从2004年11月28日起,外资媒体公司可以入股国内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企业;也就是这一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宣布有线数字付费电视《家庭健康》频道开播,改变了传统时代广播和电视阵营之间界限分明的历史。这些新生力量的介入,将加快我国数字电视产业的全面发展。

齐藤伸正:一方面有产业融合的趋势,另一方面,在每一个产品领域,会有各自技术的不断提升和质量的改进,这样消费者可以追求到完美的商品。过去广电网是单向的,用户只能被动收看电视,数据只能“下行”;有了机顶盒的帮忙,加上传输系统的改造,以后除了新闻直播节目,其他的都可以点播。网络能够互动,电视机将有电脑的功能,广电网也将成为因特网的一部分。这样,对广电网也是个新的发展良机。他们可以开展除视频内容之外更多的数据服务和增值服务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