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界研讨耶利内克的作品

2005-01-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韩小蕙 我有话说

奥地利著名女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2004年荣膺诺贝尔文学奖,在我国文学界和出版界引起广泛的关注。日前,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和《世界文学》杂志社在京举行了“耶利内克作品研讨会”。与会学者高度评价了耶利内克的作品《求爱的女人们》、《钢琴教师》、《情欲》等,强调了其高超的语言艺术。北京大学马文涛教授

指出,在耶利内克的作品中,语言不是附属品,而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他总结出耶利内克作品具有重要意义的两点:一是从女性角度对男性霸权的批判;二是作为奥地利人对社会的批判。北大李昌珂教授针对耶利内克的代表作《钢琴教师》强调了作家写作的社会性,认为书中母亲对女儿的压制,体现了社会价值观对人的钳制。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韩瑞祥教授提出,在施尼茨勒之后,在弗洛依德的祖国奥地利,以性为描写对象的文学作品屡见不鲜。但性爱描写并不是目的,对于耶利内克来说,人的性爱关系只是用来揭示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变。同时,耶利克对语言的反思,继承了奥地利文学中语言批判的传统。西安外语学院的聂军教授着重介绍了耶利内克作品中人与自然关系的主题,他指出,迄今为止,人类传统的自然概念是美的,几乎所有的文学作品对大自然都取歌颂态度;而耶利内克认为现代的自然概念是丑的,因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剥削和占有的关系,大自然已经被贪婪的人类糟蹋得不成样子,从而以极大的勇气指出了事实真相,颠覆了被歪曲的虚假的自然,还自然以本来面目。《钢琴教师》中译本的译者宁瑛女士也对这部小说进行了解读。她认为虽然该书涉及了大量的性爱描写,但并不是单纯的“身体写作”。该书把个人遭遇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中,描写了一个无情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读者面对的是强权与压迫,是猎者与猎物之间的根深蒂固的秩序,从而深刻揭露了性及社会的阴暗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