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民航直面黄金发展期

2005-01-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小润 我有话说

2004年我国民航业获得长足发展。据初步统计,全年运输总周转量达230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达1亿人次,货邮运输量达273万吨,分别比2003年增长34.7%、38%和24.5%,运输生产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经济效益也显著增长。这些成绩是如何取得的呢?日前,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就此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全行业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

记者:2004年是中国民航业的黄金发展期,中国民航抓住了这个机遇。取得这些成绩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杨元元:这是与全行业加大改革力度分不开的。2004年,民航确立了在强化安全监管的同时逐步放松经济性管理政策的思路。一是出台了新的国内航线运价政策,对国内航空运输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有94条航线完全放开,实行市场调节价;225条独飞航线和242条旅游航线规定上限,不规定下限。二是逐步放松国内航线经营权和航班调整的审批,积极推动航空枢纽建设,积极发展西部和东北地区航空运输。三是鼓励航空公司开辟新的国际航线。2004年新增了13条客运航线,每周增加了110个航班;新增4条货运航线,每周增加了11个货运航班。四是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国内航空货运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对设立全货运航空公司、设置货运基地、购租货运飞机、开辟货运航线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五是放宽市场准入范围。批准了民营资本筹建5家运输航空公司,还批准了以民营资本投资为主筹建6家通用航空企业。

在体制改革方面,民航继续按照《民航体制改革方案》推进各项改革,特别是继续做好机场移交地方工作,基本完成了改革方案规定的改革任务,新的行业管理体制初步建立。企业改革重组也取得新进展。

安全犹如生命服务促进发展

记者:安全对于民航来说,犹如生命,是关系生存和发展的大事。2004年,中国民航在安全生产方面,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

杨元元:民航总局在加强宏观监测、强化监督检查、开展专项治理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2004年第四季度开始,针对不利的安全态势,总局研究制定并下发了《民航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航空安全工作的决定》。“11・21”特大运输飞行事故发生后,全行业严肃认真对待,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接连发生。

记者:对于普通乘客来说,只能通过民航服务的每一细小环节来感受民航业的发展水平。你们在改善服务上做了哪些努力?

杨元元:我们把改善服务工作作为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大事来抓。进一步建立健全消费者事务工作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地区管理局、航空公司和机场对外公布了受理投诉电话。去年,民航总局消费者事务中心共受理700多件投诉,均转相关单位并督促认真处理;各航空公司、大部分机场均制定并公布了《顾客服务承诺》,努力做好服务工作;继续做好信息统计和发布,按季度向社会发布了航空公司的航班正常率、旅客投诉率和货物/行李运输差错率;狠抓航班正常,全年航班正常率达到了80%的服务质量标准。

民航发展谋求质的突破

记者:在新的一年里,中国民航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方面,有哪些新的部署?

杨元元:2005年,中国民航将着力深化改革。一是着眼于建立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民航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对民航体制改革的成效和问题进行全面调研和评估,提出改进、完善及深化改革的意见。二是着眼于加强空管工作,理顺空管体制,创新管理机制。三是着眼于建立统一、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防止垄断,防止恶性竞争,扩大市场准入范围,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及措施。稳步推进航油、信息服务市场的开放。协调解决航油资源紧张和运输等问题,保证航空运输生产的需要。四是着眼于增强活力和竞争力,继续支持企业改革,搞好改制重组。继续引导大中型机场由直接经营型向管理型转变,稳步推进机场特许经营试点工作。五是着眼于加强行业管理和自律,完成民航协会的改革。我国已当选为国际民航组织一类理事国,我们要逐步扩大对外开放,继续按照“积极、渐进、有序”的原则,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推动国际航空运输发展。

我国民航在发展的质的方面,如企业运营的体制、机制和效能,政府管理的机制和效能等,与一些发达国家民航相比差距还不小。因而,未来的发展,不仅要大力增加数量,更要在质的方面求得突破。而从未来长期发展的外部环境看,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旅游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将为民航发展提供持续快速增长的需求。尽管未来有可能受到重大或突发事件的影响或冲击,但不会改变我国民航长期较快增长的大趋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