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齐齐哈尔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2005-01-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通讯员李芳晨 我有话说

本报讯 面对农业抗拒自然灾害能力脆弱,每逢大自然灾害农民收入便会出现“反弹”的状况。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市委书记杨明将该机制概括为:在劳动力布局上推进一产业和二三产业换位;在所有制比重上推进国有和非国有换位。截至去年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03.4亿元,同比

增长15.3%,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大灾之后的恢复性增长,达到1977.2元。

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齐齐哈尔把发展畜牧业摆上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实现由副到主的快速换位。大力发展畜牧经济产业化,通过开展招商引资,国内外一批知名的畜产品加工企业纷纷落户齐齐哈尔,全市基本形成了畜牧产业链,同时发展规模经营。全市先后建设了奶牛养殖示范园区、养殖小区、家庭养殖场。

他们还发展中介组织,共组建各类养殖协会125家,会员总数2.74万人,辐射带头养殖户覆盖86%的乡镇。

齐齐哈尔在引导农民走出土地增收的同时,采取招商引资、深化企业改革、用科技进步提升企业和改善服务环境等有效措施,发展重点工业企业。去年共落实招商引资项目17102个,到位资金95.8亿元,同比增长15.4%。全市2281户涉改企业改革面已达97%,共卸掉债务76亿元,盘活存量资产53.7亿元。去年实施科技攻关、新产品开发等重点科技项目146项,取得科技成果106项,高新技术产品预计实现产值45亿元、利税4.75亿元。结合实施行政许可法,全市行政审批事项已由2001年的1520项减少到294项,减少80.7%。

齐齐哈尔市把劳动力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突出打造教育培训、市场对接、供求信息和完善服务四个平台。去年结合国家开展的“阳光工程”,共完成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4.2万人,引导性培训6.62万人,接受培训后转移就业3.89万人,就业率92.7%。同时在部分大中城市建立了94个长期稳定的劳务输出基地。他们把劳动力转移作为一把手工程,完善社会化服务功能,为贫困的农民工子女减免学费263万元。

建立以村为基点、以乡镇为终端,纵向到省、市、县区、部门、企业,横向到国内外大城市的全方位覆盖的劳动力供求信息网络系统。

齐齐哈尔市把民营经济作为市域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希望所在,采取综合性措施强力推进。在政策上放宽,在方法上放活,在体制上放开。截至去年末,全市私营企业已发展到4035户,同比增长27%。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