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船山诗注足千秋”

2005-01-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彭崇伟 我有话说

《王船山词编年笺注》彭靖著岳麓书社

先父彭靖先生遗著《王船山词编年笺注》(以下简称《笺注》)终于付梓了。我也如释重负,自以为对夏承焘、唐圭

璋、钱仲联、程千帆、王季思等先辈,对先父生前挚友马积高、羊春秋、陈贻?(此三位已故)、傅璇琮、冯其庸、周笃文、刘庆云诸先生,算是有了一个交代。当然,这也是先父的众多弟子所希望看到的一件事。

船山词起元明三百年词学之衰,在词的发展史上有其重要地位。自朱?村、况蕙风以来,词家评价甚高。清初三大爱国学者中顾亭林与黄梨洲都未闻有词,惟王船山独有,且为数甚多。船山词包括《鼓棹初集》、《鼓棹二集》、《潇湘怨》三个集子(《愚鼓词》在外)。《鼓棹初集》收词136首,《鼓棹二集》收词117首,《潇湘怨》收词26首,共279首。本书将湖南所辑佚作数首补入,共得280余首,故收词较以往各种刊行本为全。本书编入《鼓棹集》上卷的为141首。没有较为充分的根据和理由推定其写作时间的,都编入下卷,共113首。《潇湘怨》26首附后。王船山词,除《潇湘怨》外,均非其本人编定,乃由后人抄整而成。其写作时间,除少数自注者外,均未考定,致使排列上前后颇多错乱,文字亦多讹误。建国后,中华书局出版的《王船山诗文集》,据旧本排印,亦未及重编、校正。而词人处明清易代之际,“希张横渠之正学”,“抱刘越石之孤愤”,许多难言之事与情发之于词,迷离惝恍,不易捉摸。词的历史背景虽颇清楚,本事则大多未加说明,故难于确切了解。先父前后用了10年时间,反复校读,多方参证,著30余万言,成此一书,内中艰辛,亦难言尽。

整理这部书稿,先父的音容笑貌,常历历在目。在我眼中,他是一位学人,更是一位诗人、词人。他一生笃好诗词,视如生命,长处困厄而吟咏不辍,以此为终身寄托和最大乐趣。他深谙词学,审律精严,在词的创作上尤有非同一般的体验。故其笺注及相关论评往往显得本色当行而别具只眼。不仅如此,他能从创作的角度去体味作者的情感,以创作的热情来进行考究的工作。可以说,这不是一般的学问文章,其字里行间同时也浸润着先父率真坦诚、旷达洒脱的诗人情怀。本书的最大特点即在于此。

先父为船山词编年并加笺注,缘起于一代词宗夏承焘先生1976年小住长沙时的嘱托。夏老重视船山词,认为它与元遗山词都是十分重要的爱国词籍,思想艺术价值都很高。他闻缪钺先生已为遗山词作注,故以此一任务郑重相嘱。他预为题写书名,还于1978年冬寄来一绝:“船山诗注足千秋,飞虎营头把臂游。风雪湘江怀屈贾,一灯红上九嶷楼。”托付之重期望之高昭晰可见。唐圭璋等先生也多次来信督勉。在唐老与王季思等先生的来信中,还涉及对船山词的一些具体的看法和见解。钱仲联先生亦属望甚殷,早在先父着手此事之前,钱老即在他主编的《明清诗文研究丛刊》上作了报道。后来还逢人说项,勖勉有加。陈贻?、傅璇琮先生曾为审读部分初稿。马积高先生曾为提供重要资料,帮助解决了某些难题。马老还特地为我整理这部书稿开出一纸必读书目。在我进行整理的过程中,他不但悉心指导,还亲自动手作了一些补充和修改,使得此书更趋完善。先父有句云:“紫翠江山供韵美,死生师友报恩难。”他曾说过,这部书稿既凝聚了多年的心血,也是多年友谊的结晶。我在记下这些往事的时候,既感觉到这部书稿非同一般的份量,也为老一辈学者淳厚深长的古朴情谊所感动。那是戈壁滩上的一股清泉,浮艳世间的一道清景。先父之于船山,可谓旷世而生共鸣,异代而可同调。先父一辈学者深固难徙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感情(如《笺注》中蔑称宋宗室赵孟?为“元人”),不趋时不媚俗的独立人格和清刚正气,坚忍执着、追求高远的治学精神和学人境界,亦可谓承继船山而来,有如一江清霁,光影照人。这些,对于我们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不仅具有激浊扬清的现实意义,而且也具有永恒的人文价值。

《笺注》旁征博引,追本溯源,考辨甚详。甚或中华书局本原词错字,都一丝不苟予以校正(如将《念奴娇・竹影》中“兰风微展,冷然斜?仙袂”的“冷然”改为“泠然”)。故而整理的过程亦相当于一次涉及几千年诗文典籍的学问历练。这既增加了整理的难度,也为提升自己的治学能力提供了一节阶梯。此外,如何兼顾专业性与普及性,也是整理过程中颇费斟酌的一个问题。而先父十余年前遽尔辞世,《笺注》未及详考之处亦在所难免,虽勉力查阙补漏,仍未能尽如人意,尚有待学界朋友不吝指正。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