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晏子春秋》为齐人淳于髡编成考

2005-01-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赵逵夫 我有话说
  无论从思想史还是文学史的角度说,《晏子春秋》都是先秦时代一部重要著作,但旧题为晏婴所著,却绝不可信。吴则虞《晏子春秋集释序》推断为秦博士淳于越编写,成书于“秦政统一六国后的一段时间内”。吴则虞先生的结论不能成立,但他对《晏子春秋》一书成书过程的看法则符合该书实际情况。他认为此书有其长时间的
积累和演化过程,原始的素材可能有两类:一类是古书,一类是民间流传的故事。所以,他虽然认为成书于秦代,但称的是“编写”、“编写者”,而不称“写成”、“作者”。

八十年代初,谭家健《晏婴的传记资料汇编―――〈婴子春秋〉》一文进一步考证成书于战国中期,主要理由是:从文章体裁看,可能受到《国语》和《春秋事语》的影响;从语言风格看,没有战国后期铺张扬厉的风气;其中有些词汇古奥,当不晚于战国中期(此前孙星衍、高亨已指出这一点);其事见于《韩非子》等书者,都较《晏子春秋》简略,当是摘自《晏子春秋》,而非相反;从思想观点看,具有战国中期的时代特点。谭先生的论证充分有力,其说可信。

但是,《晏子春秋》这部书究竟由谁编写成,至今仍是个谜。

经考证,我以为《晏子春秋》为战国中期人淳于髡编写。

《史记・滑稽列传》所记第一个人物为淳于髡。其本传云:“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史记・孟荀列传》论稷下先生,关于淳于髡云:“齐人也,博闻强记,学无所主。其谏说,慕晏婴之为人也,然而承意观色为务。”并言齐国人以其与驺衍、驺?并称曰:“谈天衍,雕龙?,炙毂过髡。”意思是淳于髡善言辞,能谲谏,如润车毂之脂膏,虽不承力,而颇助于成事。结合《孟子》、《战国策》等典籍所载事迹,有以下八点可以断定《晏子春秋》的编者为淳于髡:

一、淳于髡生活于战国中期,同高、谭等先生所指出《晏子春秋》反映的各方面情况吻合。

二、淳于髡为齐人。又据《水经注・淄水注》,晏婴葬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以东)城北门外东北故宅,而《太平寰宇记》卷十九载淳于髡死后葬淄州淄川县(令淄博市以南)东六十七里。看来淳于髡故乡去晏子故宅不是很远(古人死后葬归故里)。那么,淳于髡不但认晏子为故国先贤,而且生长在有关晏婴的民间传说最多的地带,主观上、客观上都具备收集晏婴言论、事迹、故事的动因与条件。

三、《史记・田完世家》载驺忌以鼓琴见威王,“驺子见三月而受相印,淳于髡曰”云云。据钱穆《先秦诸子系年》考,驺忌见齐威王在威王初年。《田完世家》又言淳于髡在齐宣王时为稷下大夫,《战国策・齐策三》亦载“淳于髡一日而见七士于宣王”。从威王元年至宣王元年计37年,则淳于髡在齐国前后约40年(据《孟荀列传》,其间曾至魏国,魏惠王欲以卿位待之,髡谢去)。《战国策》、《史记》等书多记其谏说齐王事。本传言齐威王“以髡为诸侯主客。宗室置酒,髡尝在侧”。则淳于髡同齐国的国君、宗族、卿大夫接触方便,对齐国历史和朝廷的情况十分了解,也有机会接触齐之佚文旧典、与闻前朝故事,收集到有关晏子的文献,整理、加工起来也很方便。

四、《史记》本传中言齐威王“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而淳于髡以说之。看《晏子春秋》中很多篇所反映的齐国历史,同齐景公时情况不完全相合,倒同战国田齐威王时情形相似。据《左传》及《史记・齐世家》载,齐景公时主要问题是田氏专权,及景公好治宫室、聚狗马、奢侈、厚赋重利。而《晏子春秋》中反映最突出的是齐王的好为淫乐和长夜之饮及百官荒乱之类。只看卷一开头几篇题目:《庄公矜勇力不顾行义晏子谏第一》、《景公饮酒酣愿诸大夫无为礼晏子谏第二》、《景公饮酒醒三日而后发晏子谏第三》、《景公饮酒七日不纳弦章之言晏子谏第四》、《景公饮酒不恤天灾致能歌者晏子谏第五》、《景公夜听新乐而不朝晏子谏第六》、《景公燕赏无功而罪有司晏子谏第七》、《景公信用谄佞赏罚失中晏子谏第八》……,再看其中晏子谏语的措辞,如“自奋乎勇力,不顾乎行义,勇力之士,无忌于国,立身威强,行本淫暴,贵戚不荐善,逼迩(按指亲近者)不引过,反圣王之德,而循灭君之行。用此存者,婴所未闻也”(第一篇)、“今一日饮酒,而三日寝之,国治怨呼外,左右乱乎内。以刑罚自防者,劝乎为非;以赏誉自劝者,隋乎为善;上离德行,民轻赏罚,失所以为国矣。愿君节之也!”(第三篇)逐篇翻阅,大部分同齐威王时形势相合。看来,《晏子春秋》一书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它是一部为当时现实服务的书。单从文学的方面来说,也表现出编者明确的编写意识。从各种史书所载齐威王时人物看,其编者只能是淳于髡。

五、《史记・田完世家》云:“威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驺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又《说苑・尊贤》记淳于髡事,称之为“博士淳于髡”,则淳于髡威王时为博士(许慎《五经异义》云:“战国时齐置博士之馆”),于宣王时为上大夫,但无专门政事,以著书议论、整理文献为务。则淳于髡有充分的搜集整理晏婴言论和有关文献,编订有关晏婴佚闻故事的时间和条件。

六、《孟子》、《战国策》、《史记》等书所反映淳于髡思想,与晏婴接近。如劝君节俭、勤政、明赏罚,反对儒家的葬仪礼教等。其中有些篇章,似乎就是淳于髡的事情,而借晏子写出。如《史记・滑稽列传》记威王置酒后宫,召髡赐酒,问“能饮几何而醉?”淳于髡有一通言辞,其中说:“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且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三)。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灭烛,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齐王闻之而罢长夜之饮。这同《晏子春秋》中一些篇章所写颇为相近。

七、史载淳于髡“其谏说,慕晏子之为人”。从文献中所载的行为、作风看,他善于揣摩君王心理,婉转谲谏。这同晏婴“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史记・管晏列传》)的思想作风相近。他们都力求正道直行,但在君王专制的制度下,又不能不同时明哲保身。他们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所处时代不同、地位不同、面对的君王不同,也与其阅历、性格有关,但其共同特征是明显的。

八、一个人以某人为题材写作,或留意收集某人的材料,主要是因为思想上接近,称赞其为人,但有时其动因也很复杂,有些看起来并不重要的原因,也可能会成为采取某一行动的原因。淳于髡同晏子在生理上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矮子。晏子“长不满六尺”(《史记・管晏列传》),淳于髡“长不满七尺”(《史记・滑稽列传》)。此周尺也。以今日长度言之,晏子不足1.38米,淳于髡不足1.60米。淳于髡在齐国朝堂及稷下学宫活动,缺乏魁梧的体貌,自然是一大缺憾;但他让人们将他同晏婴联系起来,则在人们心理上的反应就会完全不同。今所知春秋战国时代齐国人物,只有淳于髡同晏婴在这一点上一致。再者,田齐标榜承姜齐正统,在对待姜齐时代的明君贤臣上,更倾向于对贤臣的鼓吹。淳于髡搜集晏婴的佚文、言论、史料、故事,汇编为书,既是对自己思想、行为的一种肯定,也是塑造自己“政治形象”的一种手段。从这一点说,战国中期善于言辩的齐国士人中,只有淳于髡对晏子的事迹言论会有更大的兴趣。

从以上八个方面来看,《晏子春秋》一书是战国中期齐人淳于髡在齐威王、宣王朝搜集晏婴的佚著、言辞、事迹及传说故事编成,其中有一些可能是别人的言辞或事情,传说中集中在晏子身上,有的地方也体现了淳于髡个人的经历、思想与情感。此书的成书过程及性质比先秦时其他著作更为复杂,但题作“淳于髡编”,应无问题。(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