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世界公民――爱因斯坦(图)

2005-01-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柏林记者 柴野 我有话说


爱因斯坦的前妻米列娃


爱因斯坦和艾尔莎

1905年被世人称为爱因斯坦的奇迹之年。在这一年的短短几个月中,爱因斯坦共发表了5篇论文,掀起了一场具有划时代影响的物理革命。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走完了他伟大的一生,在美国逝世。2005年是爱因斯坦发表物理学开创性理论――相对论100周年,又是这位伟人逝世50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2005年称为“世界物理之年”,德国、瑞士等国将以“爱因斯坦年”为题进行隆重庆祝。

天才出于平凡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生于德国南部小城乌尔姆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他到2岁后才开始说话,7岁时他每讲一句话前都要先小声嘟囔一遍才敢张嘴。爱因斯坦的童年是在慕尼黑度过的,他不喜欢这个城市,更不能容忍这里保守的教育体制。本来就生性孤僻的爱因斯坦显得十分消沉,心神不定。他的成绩除数学外均属于中等水平,老师们认为他智力一般,同学们也觉得他自以为是而不愿与他来往。一次爱因斯坦的父亲来学校了解儿子的情况并问班主任老师,他的儿子将来做什么合适。老师直言不讳地说 “做什么都无关紧要,你的儿子将是一事无成的”。

受父亲赫尔曼・爱因斯坦的影响,爱因斯坦在年幼时就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1891年起他开始自学高等数学和几何,不久就对数学达到了狂热的喜爱。1896年10月,爱因斯坦考入瑞士联邦工业大学学习物理,1900年8月毕业。毕业后的爱因斯坦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他曾失业在家数月,也曾在瑞士温特图尔中等技术学校当过代课教师,直到这一年12月他才在伯尔尼专利局当上了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职员。在这段时间里,爱因斯坦利用所有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1905年,26岁的爱因斯坦相继向著名的《物理年鉴》杂志递交了5篇论文,至今爱因斯坦在这些论文中的科学思想仍引导着人们改变世界。1909年,爱因斯坦离开专利局开始了大学教师生涯,他曾在苏黎世大学、伯尔尼大学和布拉格大学任教。1913年夏天,两位德高望重的德国权威学者风尘仆仆地从柏林来到苏黎士,他们试图将这位天才人物再度请回德国。他们提出让爱因斯坦担任正在筹建中的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选爱因斯坦当普鲁士科学院院士,年薪1200马克;聘爱因斯坦为柏林大学教授。尽管爱因斯坦不喜欢德国并早就放弃了德国国籍,但面对如此优厚的条件,他动心了。从1913年到1933年,爱因斯坦在德国又度过了近20年。在德国期间,爱因斯坦因发现了光电效应定律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到了1933年,出于对纳粹追捕犹太人的恐惧,爱因斯坦移居到了美国,并获得了美国国籍。1955年4月17日,爱因斯坦从普林斯顿医院的病榻上坐起来,开始了他一生的最后一次计算。几个小时以后,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去世了。他的床边放着重力与电磁统一问题的研究手稿,这是爱因斯坦最后的、也是没有成功找到满意答案的课题。

爱因斯坦的奇迹年

爱因斯坦1905年共发表了5篇论文,其中3篇最为重要。第一篇论文《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解释了光的本质,这使他在1921年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第二篇《关于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止液体中悬浮小粒子的运动》提供了原子确实存在的证明。第三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提出时空关系新理论,被称为“狭义相对论”,它改变了整个世界。自相对论诞生之日起,它所带来的时空观革命就极大地拓展了人类对宇宙的理解。从相对论中,人们发现了时间旅行的奥秘、原子裂变的巨大能量、宇宙的起源和终结、黑洞等奇妙现象。几乎宇宙所有的奥秘都隐藏在相对论那几行简单的公式中。今天我们的生活中几乎每时每刻都有爱因斯坦的身影。爱因斯坦的基础理论深刻地影响着社会进步。甚至当代各类重要的消费产品在技术上也是依据爱因斯坦的理论。如光效应理论为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器奠定了基础,射线受激辐射是激光器的理论基础,相对论则为GP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提供所需的修正。

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个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正直的人。爱因斯坦一心希望科学造福人类,但他却目睹科技的进步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所造成的巨大灾难,这些都令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感到心痛,他一生始终极力反对战争,呼吁和平。他曾在反对德国文化界名流为战争辩护的宣言《告文明世界书》上签名;曾参加组织反战团体“新祖国同盟”;曾在巴比塞起草的反法西斯宣言上签名;他还参加国际反帝大同盟,被选为名誉主席。1944年为支持反法西斯战争,他以600万美元拍卖了1905年狭义相对论论文手稿。他警告罗斯福总统,德国可能在制造原子弹,并提出美国也应该制造原子武器。这一建议让他懊悔终生,并促使他致力于销毁核武器的运动。

怪异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有着传奇般的人生。他一生有过两次正式婚姻和数次恋爱。第一次是和年长4岁、同样热爱做学问的米列娃,他们还育有两个孩子。但最终因二人的差距越来越大、争吵越来越多而分手。1917年,爱因斯坦因整天忙于科研身患各种疾病,同他一起长大的表姐艾尔莎来这里照顾他的起居、饮食。从小互敬互爱的姐弟燃出了爱情的火花。一开始艾尔莎简直不能忍受爱因斯坦的邋遢,整天跟着他屁股后边收拾乱放的东西,同时多次因为爱因斯坦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其争吵。爱因斯坦最后明确地表示 “我已下定决心,该死就死,决不拖延。在此之前,我将按罪恶之心的愿望任意行动。我日常的生活是 吸烟像烟囱,工作像骡马,饮食无所顾忌不加选择。”艾尔莎虽然对爱因斯坦不十分满意,但能做爱因斯坦这位世界名人的妻子,她就满足了。她只想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爱因斯坦,其余的一切,她都不加理会了。

爱因斯坦生活上不拘小节,他的头发总是蓬乱着,西服的扣子也经常系错。一位与爱因斯坦并不相识的小姑娘曾给他写信说 “亲爱的爱因斯坦先生,我在报纸上看到了您的照片,我认为您应该剪剪头发,这样您看起来会更精神。”“就是这样一个其貌不扬又不注重着装的爱因斯坦对女人却像吸铁石一样,他身边总有新的情人或女友。从青年时代起,直至暮年,他终生都喜欢同女子交往,从中得到快乐,免除了寂寞”,爱因斯坦的朋友曾这样形容他。据说1905年他正全力投入到广义相对论的研究时,生活中也充满了相对论。他在享受着夫人温柔、慈母般的照料中也没有中断与其他女人的交往。

晚年的爱因斯坦性格变得更为怪异,他常常装病来逃避别人的来访。除了研究工作外,他总喜欢对着鹦鹉说笑话,自娱自乐。1955年4月18日,科学巨人爱因斯坦病逝。他生前立有遗嘱,要求把他的骨灰撒在不为人知的地方,不发讣告,不建坟墓,不立纪念碑。火化前免除所有宗教仪式,免除所有花卉布置及所有音乐典礼。

爱因斯坦是哪国人

德国将把2005年命名为“爱因斯坦年”,并开展一系列科普活动,以期为培育更多具有创新意识的青年思想家和科学家创造环境。爱因斯坦曾经在一封信中写到:“柏林是我本人与科学联系最为紧密的地方。”因此,德国“爱因斯坦年”的主要庆祝活动都将在柏林举行。大约有90个研究机构、基金会、剧院和博物馆等都将参与这次大型纪念活动,缅怀这位科学巨匠。德国的这一系列纪念活动引起了邻国瑞士的嫉妒。在瑞士人的眼中爱因斯坦是瑞士人。苏黎士的一家媒体发表文章说,还在慕尼黑上中学时爱因斯坦就曾向父亲要求放弃德国国籍。1896年2月28日爱因斯坦获得了一份由乌尔姆地方签发的文件,正式宣布他不再是德国公民。1899年10月19日爱因斯坦获得瑞士国籍。更重要的是,爱因斯坦是在瑞士首都伯尔尼期间相继发表了有关量子理论、狭义相对论和布朗运动等方面的5篇论文,从根本上改变了物理学的面貌。2005年瑞士也将举行各种纪念活动,要与德国比高低。

爱因斯坦是一位世界公民,他是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热爱物理学,把毕生献给了物理学的理论研究,同时爱因斯坦还是公正、善良和真理的化身。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