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春运出行看交通巨变

2005-02-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马田 我有话说

春运出行日益便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公路条件的改善和运输能力的提升。不仅仅是春运期间,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人们都从道路变化中收获着实惠。2004年,我国“两纵两横”三个重要路段全部建成,“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已完成建设任务的86%,高速公路新增4400公里,新改建农村等级公路25万公里,新增沥青路、水

泥路13万公里。在公路数量不断增加,公路通达率不断提高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交通建设“以人为本”的理念正在不断深化,交通建设的公共服务性日益突显。

从公路建设的重点看,突出为农民群众服务,这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国家首次提出把农村公路和国道主干线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根据党中央、国务院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部署,交通部门采取实质性措施并取得显著成效。2004年,全国农村公路完成投资之多、新建改建油路水泥路里程之长、通达率和通畅率之高前所未有。农村公路的大发展,让更多农民朋友腰包鼓了、思路活了、眼界开了。而对于广大农民工,春节返乡真正成了他们最幸福的事情。随着去年清欠力度的加大,他们节前已早早拿到工钱,“农民工包车”、“农民工售票热线”更是把党的温暖送到了他们的心坎上。

从公路管理政策上,更加关注“让利于民”。高速公路调低通行费是去年交通行业的一件大事。2004年12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交通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文宣布,从2005年1月1日起,降低10吨以上货车的公路通行费标准。这是我国自1984年实行“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收费公路政策以来,首次全国性降低通行费标准。交通部公路司司长张剑飞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一政策出台涉及到公路投资者、社会公众、政府还贷主体等多方的利益调整,特别是对国内外经济组织投资建设的收费公路,还牵涉到法律纠纷、管理体制和利益补偿等敏感性问题,组织和实施的难度很大。但是,为了减轻群众的负担,为了公众利益,需要舍弃行业和局部的利益,克服管理体制、还贷压力等各种困难,让群众得到实惠。

从运输行业发展看,正朝着高档次服务标准迈进。现在全国有140个机场、7万公里铁路、3.42万公里高速公路。相对于20世纪80年代“走不了”的状况,现在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更要追求“走得好”,这体现在路面条件的改善上,体现在乘车的舒适度上。不久前,交通部公布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宣布,30年内将使我国高速公路总规模达到8.5万公里,将连接全国所有城镇人口超过20万的城市,这将使路面条件得到根本性改观。交通服务也正力求满足更多人更高的需求,客车出行不仅要坐得舒服而且要卧得满意。“微笑客车”、“航空式服务”正把快乐与祥和带给更多乘客。

在未来一段时间,经济社会的发展,将对交通运输业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清醒地看到,运输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在短期内还难以消除。我们也看到,交通部门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加快推进公路管理体制改革、提升自身服务水平等举措,正在使这一“瓶颈”制约一步步缓解,使更多的人享受到发展的实惠。交通建设的实践也充分证明,只有时时处处将群众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将“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准则,才能赢得百姓的信任与拥护。

不久前,在全国交通工作会上,交通部部长张春贤提出,要提高交通运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需重视四个需求,他把“人本需求”放于“经济需求”、“安全需求”、“自然需求”之前,并指出要着力提高交通运输公共服务能力,努力为社会和公众提供优质便捷、成本低廉、经久耐用的交通公共产品,提升交通运输服务的整体功能;提高公共产品的安全性,让人民群众放心。

我们有理由相信,明天回家的感觉会更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