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用平衡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

2005-02-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历军 我有话说

营销近视症、产品积压、酒香不怕巷子深、强技术弱市场、多元化陷阱、恶性竞争、本位主义、资金链断裂……其原因都可以归结为失衡。营销近视症过于强调产品技术的多功能性,忽视了对顾客需求的把握;“酒香不怕巷子深”则使企业在营销要素之间失衡;本位主义的产生则使各经济主体利益和价值体系出现问题。

失衡的另一面是平衡。平衡与不平衡就像一对孪生子一样伴随事物发展的左右,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这种一般哲学意义的规律也同样适用于企业经营。纵观曙光公司成立以来的十年,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平衡经营思想和理念。

曙光公司早在成立之初,董事长李国杰院士就提出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战略。从1993年的“曙光1号”和1995年的“曙光1000”,再到1998年的“曙光2000”,曙光在核心、标准和共性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战略性取舍。经过多年努力,最终形成了天潮、天演和天阔三大产品线。天潮超级服务器已连续9年稳居国产高性能计算机市场第一,并在高性能集群领域实现了国产机对进口产品的超越。天潮、天演和天阔使曙光在不同层次、不同架构的服务器领域取得了某种平衡。

1999年年底,曙光推出一个重要的服务器标准―――SUMA,认为服务器的研发和应用主要关注可扩展性、易使用性、易管理性和可用性四个方面。这是中国人打造的第一个服务器标准,使服务器性能的评判标准从此由以技术为主走向以应用为主。SUMA标准的提出,使产品技术与应用需求得到更确切的平衡,服务器本身的性能指标也得到了综合考虑。这一时期,平衡思想零散地体现在曙光的重大经营策略和经营实践中,尚未形成规范、系统的理论。

进入新世纪,曙光开始系统地考虑核心能力体系的平衡发展。在保持和加强技术优势的同时,曙光逐渐补齐了市场营销、资金融通和内部管理三块“短板”。

同时,李国杰院士提出了“顶天立地”及“整合计算,细分应用”的重要思想,认为企业在技术上要“顶天”,以技术发展为先导,立足技术领先;应用上要“立地”,将技术融入实际应用的解决方案中,从而使曙光从原来以技术为龙头转向以市场为龙头、技术为核心,实现高端技术与应用需求之间的对接。

2002年曙光进入国产服务器阵营前三甲,曙光、联想、浪潮三足鼎立之势形成,并奠定了冲击国产服务器第一品牌的基础。2003年4月,第1000套天潮服务器下线,印证了曙光作为国产高性能服务器领域第一品牌的实力与形象。2004年是曙光取得突破性发展的一年,10万亿次的曙光4000A取得研发和应用双重突破,确立了曙光在64位时代的领先优势。同时提出了新的经营理念:三角平衡论。

在几何数学中,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结构。企业的目标、利益和能力之间同样存在着这样一种平衡关系。目标是企业在特定时间(When)、特定领域(Where)里要做的正确的事(What)。利益是企业实现既定目标的驱动力,表现为各类利益攸关者(Who)及其行为动机(Why),是组织正确做事的一方面。能力则指企业实现既定目标的手段(How),表现为企业的基础能力与核心能力,是组织正确做事的另一方面。

三角平衡中,目标、利益和能力构成了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三个角,包涵了四个方面的平衡关系:目标、利益和能力三者之间的平衡是企业稳健经营的轴心,目标的合理设置、利益的有效分配、能力的均衡发展则是企业发展的三个基本面。目标、利益和能力三者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在运动中不断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目前曙光已拥有全球范围内最全的、面向不同应用的64位服务器产品线,用户也得以更早地以32位的价格获得64位的强劲性能。

作为一种文化理念,平衡的思想在企业内部得以长期共享和传承,并发展成为一种企业性格。作为一种理念,与英特尔、AMD和IBM的平等合作使曙光拥有了目前国内最完整的服务器产品线,营造了“开放、竞合、共生、共赢”的战略合作生态圈。作为一种管理思想,曙光将平衡机制引入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利益分配和能力发展,使事业长青成为可能。

(作者系曙光公司总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