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学研究进入“大科学”时代

2005-02-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金振蓉 我有话说

历史上,科学家的形象早已被影视作品定格。像陈景润、居里夫人,面对铺陈的纸笔,忙碌于林林总总的实验仪器之中,在“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冥思苦想之中,猛然间闪现出思想的火花,获得科学的发现。然而,今天,科学研究的形态却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科学研究的复杂性使得科学明星的作用日益退居其次,今天时代的一个重

大变化便是科学团队的出现,科学研究进入了“大科学”时代。

每天畅游于信息的汪洋,你会发现科技新成果占有相当的分量。在每天都有新产品出现,每几个月就会更新一代的IT业内,你根本不知道是谁发明了那些电子产品。在今天,科学研究早已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在这个巨系统中,不仅有自然科学之间的学科交叉,还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融合。作为科学家个体,往往很难完成这样艰巨的科研任务,联合作战就成为必然趋势。有联合就必然要组织,因此,在今天,一项科学研究,更多地就成为一个大项目、一个大计划。

社会上有一种认识,认为科学研究就是科学家凭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探索,然后获得偶然的科学发现。我们当然不否认科学家自由探索的重要,但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当今社会的大环境,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科技与经济的关系更加紧密,而在科学与技术之间,由于科学成果向产业转化的周期越来越短,有时几乎就是重叠进行,因此,各国为了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纷纷制定自己的科技发展规划。在这种规划中,各国为应对当前及未来社会发展的挑战,都确定了自己的国家科技目标。这些目标,有时是技术目标,而有时却很难分清是科学目标还是技术目标,而科学家个体的研究活动更多地也必须服从于这一国家目标。

当前,影响我国科技创新的因素还很多,其中,科技资源的分散是一个重要因素。一位专家在谈到我国生物科技发展时,不无忧虑地说,许多“条”“块”部门都在进行生物科研,而几乎所有研究者都是自成体系,很难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而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科研经费仅相当于美国的二十分之一,低水平重复,是我国科研取得突破的极大障碍,而低水平重复又是我国科研的普遍问题。因此,在我国现实条件下,我们更应该强调国家目标,强调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

去年我国启动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制定工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规划的目标就是本着“大科学”的观念,以规划的引导,组成科技团队,力促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所有制之间的合作,共同完成规划所凝练出的国家科技目标,在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的情况下,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是实现某些领域的跨越式发展的希望所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