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对中国美学文化传统源头的追问

2005-02-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冷卫国 我有话说

长期以来,对于中国早期美学源头的研究,或者仅仅限于对以往文献的整理和阐释,或者是对艺术实物进行描述和解说。上古悠悠,茫

昧难征。从文献入手,在范围上只能限于《老》《庄》《论》《孟》等先秦典籍;从实物入手,艺术物件的排列本身却无法构成完整的序列。所以,对中国早期美学的研究,首先面临的就是一个如何切入的问题。

邹华的《中国美学原点解析》(中华书局2004年11月出版)以“审美意识”作为切入点来研究中国早期美学,从而对上述两种研究角度进行了有效的统合,诚如作者所言:“由于这两种切入角度是通过论美的文献和艺术的形象这一中介,从而是间接或者说是不太自觉地触及到古代审美意识的,因而对于那些只有表面现象意义的材料和形象的选择、分析,就可能是不自觉的,因而也可能是不准确、不深入的。”所以,从“提出审美意识问题”入手,就可以抓住问题的根本,“的确,我们已经无法直接触及到古代审美意识,但是,我们却能够以提出这个问题作为引导,通过研究那些与这个问题有关的古代美学的材料,而使古代审美意识本身得以被了解、被认识。”这种解答是深刻的,它如刀削斧劈一般,斩断无数的纠结,刊落了无数纷纭的迹相,使中国美学原点得以清晰地凸现出来。

之所以称为“原点”,是因为这是一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范畴。原点具有“起点”和“终点”的双重性。作为起点,它是一个有机体生长发育的最初的胚芽,可以说它是最简单、最基本的,但这个胚芽却包含着影响和支配中国美学历史发展的核心要素,规定着中国美学未来几千年的基本走向和主要特色。需要注意的是,在作者的研究中,原点首先是被当作终点或文化积累的结果来看待的。通过对原点的追问,我们对中国美学传统及其走向可以鉴往知来。从审美意识入手,研究中国美学原点,探寻中国美学文化传统,对于现今的中国美学研究来说,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思辨的提升,它显示出了一种哲学的睿智。

每一部学术著作,无不彰显着作者鲜明的学术个性。本书在充满浓厚的思辨色彩中,贯穿着对古典文献资料的娴熟运用,对文化人类学、考古学等多种研究方法的有效吸纳;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论证的层层推进中,透视出作者宏阔的学术视野,在中西对比中,解释中国美学文化传统的特殊性,在深入研究中国美学原点的历史演变中,为今天的美学建设提供新的解释系统。当然,不可否认,由于研究对象本身的限制,本书的某些结论必然会显得推论大于实证,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于中国早期美学传统的理解,恰恰相反,在缜密细致、丝丝入扣的逻辑思辨中,它可以引领我们真正步入美学的殿堂,这是思辨的魅力,也是本书的魅力。它黜繁就简,刊落纷纭的迹像,拈出至上神的“居间性”与最高理性的“形而中”这两个范畴,实现了对中国美学文化传统源头的逻辑追问,从而为我们进一步洞开中国美学传统的秘密提供了两把有用的钥匙,并进而拓宽了当代美学研究的视野,这就是本书的价值所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