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术界盛赞已故学者陈翰笙学术作风严谨

2005-03-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梁若冰 我有话说

本报北京3月1日电 我国著名社会科学家、社会活动家、经济学家和史学家陈翰笙,以他渊博的学识、严谨的学风和科学的研究方法,留给后人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这是在近日举行的研讨会上学术界对他的评价。

陈翰笙于2004年3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8岁。他1897年生于江苏无锡,1915年赴外国求

学,曾获柏林大学博士学位,1924年到北京大学任教授,在李大钊的影响下,接受马克思主义。1932年,他参与宋庆龄、蔡元培等人组织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活动,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在香港协助宋庆龄开展“工业合作运动”。抗日战争期间,陈翰笙根据党的指示和需要,先后在美国、香港、印度等地从事抗日工作,宣传党的主张。他在中国革命的各个时期,都留下了有重要影响的论著。他上个世纪提出的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他对工业化程序、改革教育、发展农业、积累资金、学习外国经验等诸多重大问题提出的深刻见解,至今都具有学术和实践价值。新中国成立后,陈翰笙历任《中国建设》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外交部顾问、外交学会副会长、外交部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室主任等职。1955年,陈翰笙被遴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陈翰笙在学术上成就最卓著、影响最重大的是首开我国学术界进行农村调查的先河。1929年至1933年间,他带领几十名青年学者在广东、江苏、河北等几个省、上百个县进行了艰苦细致的农村调查。改革开放之初,数十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和大学教授在他的影响下沿着陈翰笙曾经走过的路又进行了一次新的社会调查,并在他的亲自主持下编辑成300多万字的《解放前的中国农村》,被认为是一部里程碑式的重要文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