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持守人本质的原初境域

2005-03-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树人 我有话说

那薇所著《道家与海德格尔相互诠释》之书,是一部具有创新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学术著作。首先,中国现代以来对道家思想所作的研究,差不多都在西方形而上学主客二元或对象化的概念思维框架之中,因而多数研究,离开道家

本真意蕴越来越远。针对这种情况,借鉴海德格尔破除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思维模式的“存在”论视角,重新诠释道家思想,对于破除中土道家思想研究的形而上学之蔽,开辟能深入道家思想本真意蕴的研究途径,无疑是值得尝试和具有创新性的工作。那薇在她的著作中所作的,就是这样―种工作。由于作者对道家思想和海德格尔思想的长期钻研,还曾到海德格尔故乡实地考察,可以看到,她对所研究的对象不仅有很好的知识修养,而且有具体真实的体悟。书中首先是借鉴海德格尔回到事情本身的“存在”论或原初的境域论,来诠释道家思想的诸方面。在这方面,作者确实向读者展现出一种对道家文本底蕴深入发掘的新面孔。也许,这种发掘带有海德格尔“存在”论的色彩,但毕竟在中国道家思想研究中具有另辟蹊径的重要意义,值得鼓励。同时,作者还能从道家特有的深刻眼光对海德格尔思想的诸多方面加以阐释,使海氏的思想在中土化中更有利于中国读者的理解。

作者这项研究工作得以成就的前提,即对道家与海德格尔作双向借鉴并加以诠释的可能性,就在于两者具有可比性。虽然道家与海德格尔所面对的时代和社会大不相同,所要达到的目的也不尽相同,但是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在实质上具有同一性。正是这种问题实质的同一,使作者可以从问题实质上做比较分析。事实上这种实质的同一性,还在海德格尔在世时就被他所发现和重视。从海氏与道家这种在提出问题上的本质同一出发,中国学者对海氏与道家的关系,已经有一些研究。但直接从问题出发作具体深入阐发的著作,应当说,那薇这部著作是比较突出的一部。此外,这部著作的学术价值还在于,书中所作的比较对照,还具有中西古今会通的意义。在这里,具有启迪性的是,无论中西古今情况多么不同,只要抓住问题实质的同一性,就可以在比较对照中加以会通或融合。

无论在道家思想中,还是在海德格尔思想中,都有强烈的批判性。道家针对礼乐文化的异化,相当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礼乐文化的“大道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物累”、“物役”甚至“殉物”的现象。海德格尔则针对“现代性”异化,诸如理性至上、科技失控、唯科学主义等,加以揭露和批判,揭示了人类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和精神危机。道家与海德格尔都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自己作为人的真正本质的原初境域即“道”或“存在”,以防止在异化中失去人之为人的本质。这些即使在今天仍然具有使人类清醒认识社会和自身的批判,其重要价值,不言而喻。那薇在书中,对此都有具体论述和发挥,从而使其书还具有值得重视的现实意义。

《道家与海德格尔相互诠释―――在心物一体中人成其人物成其物》那薇著商务印书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