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技强国的重要一环

2005-03-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杨连成 我有话说
吴式枢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教授。1944年毕业于同济大学,1951年获美国伊利诺斯州立大学哲学(物理)博士学位。在原子核多体理论、格林函数多体理论及应用、
单粒位阱理论等方面卓有建树。

“好温暖的南方新年”

鹤发童颜的笑脸上架着一副黑边眼镜,高深的学术新论和朴实开朗的外表,使年愈八旬的理论物理学家吴式枢成为珠海大学园区里一道很特别的风景。从年前腊月二十八到新年初九,吴式枢和老伴儿在刚安置妥帖的珠海新家里接待了一批又一批认识的和不认识的拜年客。在他那面对南海万顷波涛的大客厅里,有珠海市市长送来的鲜花,有他在全国各地的学术同行和学生们专程赶来的团拜合影,有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师生们送来的团圆饺子,还有一拨拨新闻记者们那“追星”般的采访拍照。

吴式枢老人神采奕奕而谦恭温和地坐在记者面前,他感叹自己在晚年过上了一个“好温暖的南方新年”。老人对记者说,他们这一代学者是国家在抗战时期勒紧裤带培养出来的,早在抗美援朝时期,他们这些留美学者响应新中国的召唤,听从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从大洋彼岸回到祖国怀抱,当时没有想过国内和国外哪里的工作、生活环境更好一些,只是想自己的一生要为国家做些事情。

在回国路经夏威夷时,正遇上板门店和谈签字,它标志着祖国正在远离战争的硝烟,而迎来和平建设的春天。作为年轻的理论物理学家,他要像爱因斯坦等前辈那样,把毕生献给祖国和世界的理论物理研究事业。老人没有想到,当他在北方高校的书斋里苦苦构建他的“吴模型”理论半个世纪后,自己从事理论物理研究和教学的吉林大学几乎是一夜之间就在千里之外的南方城市里建起了一座崭新的大学校区。他和老伴均被列为新校区的“聘请名师”之列。初到祖国南方新城珠海过的第一个新春佳节竟是那样的热烈和难忘,校区内外的一切都让老人感到清新和亲切。

“希望有更多的考生报考物理专业”

“一切应用科学都与基础理论有关,而基础理论将永远走在应用科学的前头。”吴式枢在向他多年来的学术同行和研究生们作了一场精彩的《场论重整化理论的推广》的院士报告后,郑重地对本报记者说:“我要借助光明日报向年轻一代学子们发出呼吁,希望从新的一年起,有更多的考生报考大学物理专业,有更多有志于攀登世界理论物理高峰的研究生人才出现,这是国家科学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一环。”

何出其言?老人感慨地说:“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学术界出现的‘物理热’相比,这些年来,我们的物理科学可冷清多了,像吉林大学这样的高校现在遇到的麻烦就是物理系招不到好学生,好多急需做的研究课题硬是没有人去做。就是在80年代,吉林大学物理系每年都还招到三四百名学生,现在连100人也招不到。选择物理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少,对物理有兴趣的学生也不多,物理系学生甚至觉得毕业后工作难找,找到工作的也嫌收入不高。”

是不是真的学物理没有用了呢?不是。吴式枢说:“从整个科学发展来说,物理是很重要的基础学科。发展物理学的根本在于我们国家能产生多少科学创新,而不在于是不是得到诺贝尔奖。如果没有物理学作基础,任何发明创造想得到诺贝尔奖都是不可能的。国家要重视物理学科建设,不要等理论物理研究长期后继乏人,其他学科也很难发展的时候再重视。”

吴式枢相信,我国理论物理学科的冷清景象不会持续多久,因为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21世纪在呼唤着新一代伟大物理学家的出现。虽然搞物理学研究任重道远,像吴式枢这样毕生从事物理学科研究的学者经济上不是很富有,但想想100年前爱因斯坦的几篇论文就掀起了一场划时代的物理革命,想想当年华人学者杨振宁获得物理学诺贝尔奖时的风光,一种推动新世纪科学进步和人类文明进程的崇高感和责任感是当代任何一位有志于物理科学研究的学者都无法推脱的。(肖像作者:郭红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