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祭祀黄帝应依据古礼

2005-03-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宋晓梦 通讯员 姜玮 我有话说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即将来临,社会各界又将在陕西黄陵举行公祭黄帝的盛大仪式。日前,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社科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彭林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祭祀黄帝应严格依据古礼,而去年首次国家祭祀大典,却有诸多不规范之处,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

服装。自古祭祀是最为庄敬的礼仪,参与祭祀者必须身穿专门的祭服;若是国家大祭,则有更为严格的规定。如今祭祀黄帝当然没有必要去穿旧时的祭服,但毋庸置疑的是,作为祭祀民族之祖的国家级典礼,与祭者必须身穿民族服装。可是我们从电视画面上看到,站在主祭方队中的所有成员,却一律西装革履。

祭祀黄帝,尤其应该身穿民族服装,因为黄帝的夫人嫘祖发明蚕桑,黄帝制衣裳,先民得以御寒蔽体,并成为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国度之一。

彭林教授认为,中国事实上已经不存在民族服装,但并非没有解决的办法。祭祀黄帝大典的服装,至少可以有三种选择:一是“唐装”,这是在上一世纪中国民间服装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由于在2001年上海的APEC会议上,由各国领导人穿着亮过相,大众都可以接受。二是中山装,辛亥革命之后,满清服装不受欢迎,孙中山痛感中华不能没有民族服装,于是发明了著名的“中山装”。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山装曾被作为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服装。三是综合各朝传统服装之长,专门设计一套。

二、关于祭祀的名与实。这次活动的名义是“祭祀”黄帝,仪仗队中有大写“祭”字的旗帜,媒体还一再宣传祭祀的等级是九鼎八簋。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而言,既然是祭祀,就一定要有祭品。供奉在神位之前的祭品以牛、羊、豕为主牲,盛于鼎;而以黍稷为主食,盛于簋。可是,在去年的祭祀中,本该设在祭殿正中的九鼎八簋居然都陈列在主祭队伍的左右两侧,而在殿前献给黄帝的却是花篮。但在主祭者宣读的祭文中有“尚飨”一词,“尚飨”是传统祭文中固有的词令,其意思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敬请享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供桌前有祭品。而这次祭祀活动什么祭品也没有,却还要对黄帝说“尚飨”。彭林教授强调,既然是祭祖,就应该用传统的祭祀形式,切不可有其名而无其实。

三、关于乐舞。古代祭祀尧、舜、禹、汤等圣王,一定要有乐舞。不同的王有不同的乐舞,不得混用。这次祭祀黄帝的乐舞有四章,至少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张冠李戴,例如“百兽率舞”一章,“百兽率舞”一词源出《尚书・尧典》,原文大意是说,舜的乐官夔典掌音乐,使得八音协谐,神人相和,音乐感及兽类,故敲击石磬时,“百兽率舞”。可见,百兽率舞说的是舜的时代,把它用到黄帝身上,未免有牵强附会之嫌。二是音乐过于现代化。古代宗庙祭祀,一定要用节奏缓慢而庄严的雅乐,绝对不能用新乐。因为雅乐是歌颂先王创业的历程和功烈,富有思想内涵;而新乐注重的是感官的享受。但是,我们去年看到的祭祀乐舞,节奏过快,音乐风格也比较时髦,不像雅乐,有比较明显的商业气息。彭林教授认为,既然是一次民族文化的祭典,就应该尽可能把它做得原汁原味,而不要对大众造成误导,以为古代的乐舞就是这种风格。

彭林指出,祭祀黄帝既然是国家大典,就直接关系到中华文化的形象,因此,形式和内容的设计都应该慎重,要有充分的学术依据。希望今年的祭祀活动能严格依据古礼,率尔操觚,只能贻笑大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