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平等,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诉求》评介

2005-03-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汝信 我有话说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继续深化改革,是我们面临的迫切任务。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平等和社会公正越来越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杨海蛟撰著的《平等,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诉求》 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对建设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平等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平等是政治哲学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众说纷纭、颇多歧见的一个范畴。为了搞清平等的确切涵义,及其内涵和外延,该书考察了中外学者关于平等的各种不同观点,吸收其中的合理因素,博采众长,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平等是不同社会主体在一定历史阶段的交往过程中处于同等的社会地位,在社会领域享有同等权益、履行同等义务的理念、原则和制度”。这一见解与以往关于平等的某些定义相比,不仅内容更丰富,看法更全面,避免了对平等的片面性和绝对化的理解,而且更重要的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把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更加具体化了。过去有些西方思想家把平等说成是抽象的、超时代的永恒的真理,与之相反,马克思主义则把平等观念看作历史的产物。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曾深刻指出:“平等的观念,无论以资产阶级的形式出现,还是以无产阶级的形式出现,本身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这一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历史关系,而这种历史关系本身又以长期的已往的历史为前提。所以这样的平等观念什么都是,就不是永恒的真理。”平等观念不是人们头脑里凭空制造出来的,而是由一定的社会存在、社会关系所决定的,因此只有用历史的观点把平等问题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关系中去考察,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该书正是始终坚持以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为指导,把平等放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去进行研究,将它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联系起来。这样就对平等观念在历史上的产生和发展作出了科学的说明,对西方政治学说中所宣扬的旧平等观进行了彻底改造。这可以说是本书的最大特色。

平等不仅仅是一种理念,它必须体现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平等不是抽象的原则,而必须表现为各种具体的平等。本书的另一特色是不停留于对平等的概念作理论探讨,而是广泛地涉及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研究了各种具体的平等。正如作者所说,人类追求的平等是多方面的,依据人类活动的基本领域,可将各种具体的平等大致划分为经济平等、政治平等、社会平等(其中又包括教育平等、男女平等、民族平等以及其他平等)。作者逐一认真考察了各种具体的平等,认为这些具体的平等的区分是相对的,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然而其中具有决定性的是经济平等,它是一切平等的基础,如果没有经济上的平等,其他的平等都难以真正实现。当然,实现经济平等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条件,最重要的就是要创造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消灭阶级。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决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消除一切社会不平等现象。我们就是要为达到这一崇高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同时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为了实现空想而去做超越客观可能的蠢事。这当然不是说在阶级最后消灭以前我们在平等问题上就无所作为了,恰恰相反,作者通过各种具体的平等的论述,说明无论是在经济、政治或社会的领域内都有大量的工作可做。所有这些工作都是逐步实现平等的理想所必需的,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正是为各个领域内的平等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