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心中全是百姓,惟独没有自己

2005-03-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杨永林 通讯员 魏兴谋 我有话说

她是一个普通的基层知识分子,但她以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科技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播撒党的阳光,传授科学技术,点燃起群众脱贫致富的希望之火。

她虽然离开了知她、爱她、敬她的同事和乡亲,但她以新时期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优秀品质,传播知识、服务“三农”的崇高追求,勇于进取、忘我奉献的高尚情操

,在人民群众的心中矗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她就是新时期基层知识分子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典范、陕西省长武县植保植检站站长巨粉娥。

“我是农民的女儿,我要把所学的知识献给长武人民”

2004年6月24日一大早,渭北黄土高原长武县数里长的县城大道哀乐低沉,十里八乡数千干部群众自发赶到县城,为优秀共产党员、党的好干部、县植保植检站原站长巨粉娥送最后一程。几天前的6月17日,办完公事的巨粉娥在从西安返回时遭遇车祸去世,她用54岁短暂而美丽的一生践行了她要把一切献给长武人民的生命诺言。

1977年1月,巨粉娥从原西北农学院植保系毕业了。面对人生的关键抉择,她想的是受穷落后的家乡和不得温饱的父老乡亲,想的是家乡一片又一片的庄稼被病虫害洗劫一空的惨景,想的是自己在党旗下的誓言。她婉言谢绝了院领导劝她留校工作的好意,毅然回到了偏远贫困的长武县,一干就是27年,把自己的毕生精力乃至宝贵生命完全彻底地奉献给这片生她养她的黄土地。

1977年1月结婚后,夫妻两地分居。从1978年开始爱人所在的单位先后发了6次商调函,调她到石家庄工作,她以专业不对口、发挥不了作用婉言谢绝,最后迫使她爱人不得不从待遇优厚的华北油田地质研究所调回了长武。

1985年,甘肃省平凉地区农科所发现巨粉娥是一位德才兼备的难得人才,想调她到工作条件较好的平凉地区农科所工作,她还是因为割舍不了家乡的父老乡亲而谢绝了对方。27年间,她先后8次放弃了到大中城市和条件优越、待遇优厚的单位工作的机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要把所学知识奉献给家乡人民的宏愿。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家的事再大也是小事”

在巨粉娥的心里,事业重于一切,老百姓的事比天大。27年来,她身不离农村,心不离群众,始终把群众的疾苦挂在心头。她每年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农家的田间地头度过,每年现场为群众讲课近百次,走访群众500多户,累计帮助3000多户群众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

长武的883条支毛小沟、200多个大小村庄都留下了她的足迹。仅去年5月中旬到6月中旬,她先后利用晚间休息时间免费给群众讲课培训17次,最早晚12点多回来,最晚一次回到家已凌晨2点多。

多年来,经过巨粉娥和同事带领群众科学防治病虫害,全县苹果商品率提高了20%,年均为农民增加收入600多万元。

相公镇秦家庄村民李世岳,1983年承包了镇政府农场75亩地建起苹果园。从那时起,巨粉娥每年都要骑自行车来他果园三四次,来回60多里路,每次来都匆匆忙忙,没吃过他一顿饭,更没拿过他一分钱。

1991年6月中旬,李世岳的果树发生红蜘蛛害,叶子快变枯了。巨粉娥知道后,给李世岳回话说,最迟第二天下来看。没想到,当天下午6时许,巨粉娥便骑着自行车匆匆赶来了。检查完并开了药方后,李世岳执意要留巨粉娥吃完饭再走。性急的巨粉娥说,“你如果硬让我吃饭,咱们以后就一刀两断,以后谁也不认识谁。以后有事也别来找我。”巨粉娥遇难后,老李愧疚地说:“我欠她的人情太多太多了”。

1983年农历10月的一天,凛冽的寒风伴着雪花漫天飞舞,巨粉娥的丈夫去外地出差,巨粉娥单位组织职工看电影,而她却骑自行车下乡去了。当时家里仅剩下年仅4岁的女儿和2岁的儿子,姐弟俩苦苦等待不见妈妈回来,心急地出门去看,结果门被风带上了,姐弟俩被关到了门外,他俩互相抱着在风雪交加的门外蹲了4个多小时。巨粉娥匆匆忙忙赶了回来,看到门外冻得缩成一团的两个孩子,忍不住抱住儿女失声痛哭。

熟悉巨粉娥的人都知道,她每次在下乡前,往往都要炒一大盆菜,蒸一锅馒头,好让孩子们连续吃几天。由于巨粉娥忙于工作顾不上家,家务事往往落在丈夫李庚生身上,爱人既当爸又当妈,不仅要给孩子做饭,有时孩子的衣服破了也要他缝缝补补。

作为一名七十年代毕业的大学生,巨粉娥在长武县植保站默默无闻地奉献了27个春秋,同事们都说:“巨站长心中全是百姓,惟独没有自己”。6月17日遇难的当天,她在从西安赶回长武的时候,仍惦念着为群众买了一些质优价廉的农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