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余音绕梁与击节叹赏

2005-03-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崔宪 我有话说

余音绕梁,语出《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韩娥是先秦时的韩国歌手,曾到齐国雍门卖唱。因歌唱的技艺高超,当以“曼声”哀哭时,使“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又以曼声长歌时,又使“一里老幼喜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

她走后人们还对其韵味深长的歌喉念念不忘,像是歌声的余音仍在房梁上回响。雍门这一带的人,因学了韩娥的歌唱,还以擅歌闻名。人们后来用余音绕梁表示对美好嗓音及动听音乐的赞美和回味。余音绕梁也称“余响绕梁”,或简称“绕梁”。

击节叹赏,来自“击节”与“叹赏”的合用,晋代左思《蜀都赋》有“巴姬弹弦,汉女击节”句。《山堂肆考・卷一百九十六》记载:“宋汪信民尝言:‘人常咬得菜根断,则百事可做。’胡康侯闻之,击节叹赏。”后来人们用击节叹赏表示对动人音乐或优美文辞的赞叹和欣赏。击节叹赏又称“击节称赏”、“击节称善”,如“(高允)素性好音乐,每至伶人弦歌鼓舞,常击节称善”。(《魏书・高允传》)后也简称“击节”。击节之“节”,原似为敲击小鼓一类的乐器,《晋书・乐志》:“相和,汉旧歌也。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汉女击节”和“执节者歌”,都是击打小鼓而歌唱。现“京韵大鼓”一类的说唱艺术,主唱者仍见保持着边击“书鼓”边说唱的传统。“击节”后也引申为“打拍子”,“节”则作“节奏”讲。余音绕梁似的动人歌喉,让人击节叹赏的感人作品,除了歌声的优美和技术的高超外,关键还在于表演者深厚的艺术修养与作品深邃的艺术内涵。否则,仅有优美的声音,过人的技巧,要使人赞叹而为之击节,还是不行的。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