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伦理新论: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道德建设》评介

2005-04-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喜英 我有话说

由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郭广银教授主持,杨明、王云俊教授和徐州师范大学陈延斌教授参加的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重点工程课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道德体系研究”,近日通过了专家结题鉴定。该课题的最终成果《伦理新论: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道德建设》一书,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该书立

足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具体实践,从当代中国道德建设所面临的若干问题入手,系统研究了道德建设中的一般现象和基本规律,回答了社会实践对伦理道德建设提出的新问题。通读全书,给人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视野开阔。作者把道德建设放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阐述。作者认为,在这一时代条件下,思考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必须“理性地审视全球伦理思潮,积极主动地加以应对”。这种把“道德建设与世界文明相贯通”的认识,是富有新意的。当然,著者更强调指出了中国的道德建设在吸收世界各国符合人类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道德因素的同时,也要注重把道德建设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不忽视应有的民族特色和鲜明个性。在“正是全球化的意识,使得根源性意识越来越强”的时代,作者对全球化和全球伦理问题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认为要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角度思考,从现实困境和未来的可能中寻求突破,沟通同识,弘扬共识,追求和识。

其二,内容系统。在“道德建设体系”方面,作者从宏观道德建设的外部环境入手,指出物质文明建设是道德建设的物质基础,政治文明建设是道德建设的制度保障,精神文明建设是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作者在中观层面指出,完善道德建设的运行机制,既要弄清道德建设与其他社会建设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以确定道德建设的特定边界,又要搞清楚道德建设内部诸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找准道德建设的特定视角。在微观层面,作者突出强调,道德最终要诉诸人的自律,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发挥道德人格的力量,通过强化个体的道德修养,最终走向道德的崇高境界。

其三,重点突出。全书紧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道德问题展开,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作者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不能将社会普遍的和其他特殊社会系统的道德做简单的延伸或移植,而应着眼于市场经济系统的特殊规律。

在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问题上,作者有的放矢地剖析了“经济活动不容道德干预”的“割裂论”和“市场经济需要什么,道德体系就讲什么”的所谓“融合论”,集中从三个层面论述了“相适应”的问题。这种紧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过程中道德问题的研究方式,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辩证思维。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