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出版界服务“三农”新作不断

2005-04-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谭华 我有话说

最近,中国农业出版社收到了北京郊区一位叫郭建国的农民的来信。信中说:“我是葡萄种植户,由于市场对葡萄品质要求很高,以前品种不好,卖不上价。‘口袋书’来得太及时了!光葡萄知识方面的书就有几十种,又便宜,又实用。我一下买了6本‘葡萄书’,才花了23块钱。我揣在兜里,带到葡萄架下,边看书边操作,真方

便”。

郭建国赞不绝口的“口袋书”就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的一套由160种图书组成的《农民增收口袋书》。据该社副总编陈江凡介绍,该社一直以服务农村读者,为农民致富服务作为自己的出版方向。特别是去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以来,出版社紧紧围绕服务“三农”的工作重心,充分发挥“三农”读物领头军的作用,带着感情和责任为“三农”服务,向农民奉献了一道道喜闻乐见的精神大餐。《农民增收口袋书》就是他们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在“科技兴农”方面扎扎实实做的一件实事。这套丛书以农民“看得懂、用得上、买得起”为基本要求,方便实用,指导性强。每本书篇幅不大,但把政策讲得明明白白,对增收措施说得实实在在,对关键技术介绍得清清楚楚。书出后受到农民读者的广泛欢迎。第一次印刷的22000套很快就被订购一空,其中的65种图书已第二次重印。许多地方新华书店向出版社表示:“感谢你们为农民提供了这套好书,也为我们书店增加了销售额。”农民读者的表扬感谢信就更多了。河北省永年县菜农刘立农说:“我在书店瞧见这套书,一下子着了迷。这些书给菜农送来一个好帮手!”

近年来,我国出版界认真落实中央精神,加大了服务“三农”的工作力度,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和优秀作品。农业声像出版社一直坚持以最低成本向农村传播最新科技知识。每年出版的教学光盘达100多万张,教学录音带10万多盒,深受农民的欢迎。据该社副社长张瑞慈介绍,现在农业声像出版社已经成了农民参加远程学习的一个重要平台。该社通过广播节目,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开设的“致富早班车”栏目播放他们的教学录音带,还通过电视节目,在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农广栏目”播出教学录像带。这些远程教育充分发挥了农业科技光盘、录音磁带的积极作用。他们开通的2534个村级“大喇叭进村”广播站,把科技知识送到农村第一线,让农民们在村头、田间都能听到最新的养殖、种植知识。同时,该社在各县农资站还设有“三农音像柜台”,农民们可以购买也可租用。这些农业科技光盘,图文并茂、浅显易懂,即使是不识字的农民也能学会。张瑞慈认为,远程教育是农民乐于接受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电视、广播和音像制品,把科技信息送进村、送到户,可以真正解决农村科技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

在服务“三农”过程中,许多地方出版社还根据本地情况,推出适时、适地的图书,受到农民的欢迎,也为出版社带来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广东科技出版社的编辑在深入基层参加农业科技咨询活动时,了解到受黄龙病困扰十几年之久的柑橘生产有复苏的迹象,特别是华南地区柑橘名品砂糖橘,近年种植面积成倍扩大。得到这一信息后,编辑们马上请当地科协编写了《砂糖橘早结丰产栽培》一书。该书一出版即受到广大果农欢迎,一年内印了4次,印数超过了两万册。中原农民出版社根据农业地域性强、农民渴望致富的情况,及时推出了《河南省先进适用技术丛书》10种,力求引领农业生产向产业化升级。

据悉,出版界在服务“三农”方面,今年还安排了一批新的出版选题。许多图书力图把出版和农业发展联系在一起,让图书推动农业科技和农业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