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深化理论研究要有问题意识

2005-04-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韩民青 我有话说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离不开理论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即必须以创新的理论成果来回答重大的现实和理论问题。这就要求研究者要具有问题意识。

科学回答时代的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根本经验

1842年5月,马克思在《集权问题》一文中深刻地阐述了抓住时代提出的迫切问题

的极端重要性。他说:“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有着和任何在内容上有根据的因而也是合理的问题共同的命运: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因此,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无数事实表明,重大的现实和理论问题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起点,马克思主义正是在不断回答和解决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中获得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理论飞跃完成的标志,是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它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第一次完整的阐述。正是在这部纲领性文件中,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根据资本主义的矛盾冲突和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实践,深刻回答了“资本主义向何处去”、“科学的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途径是什么”等重大的时代问题,从而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有力地指导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马克思主义第二次理论飞跃的标志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和列宁主义的形成。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贡献,就在于他根据俄国的具体实际运用这一科学理论,创造性地回答了“如何在一国夺取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一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重大问题,从而揭示了俄国革命和建设的特殊规律,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科学社会主义获得了崭新的内容。从此,开始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的发展阶段。

列宁之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飞跃,是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紧密相连的。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奋斗历史,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出现了三次重大飞跃,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成果。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继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发生在20世纪最重大的事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创造性地应用于中国革命的实践,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找到了中国革命的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指导我们党和国家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20世纪70年代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毛泽东思想,在深刻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高瞻远瞩地做出了拨乱反正、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邓小平创立的邓小平理论,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指导我们党和国家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改旗易帜,使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遭受重大挫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制度在完善中继续迸发出生机和活力,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捍卫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在理论上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典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是理论创新的基本要求

理论思维的起点决定着理论创新的结果。创新理论的思维从哪里开始?只能从问题开始。不能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就不可能进入理论创新活动。观察可以发现新的事实,新的事实可以促使人们通过比较提出问题,从而引起新的理论思维创新。如果只是观察,不能由观察提出问题,也不可能进入理论创新活动。原有的理论知识属于旧的理论思维活动,观察则属于经验思维活动,前者向理论思维的过渡属于旧的理论思维活动向新的理论创新活动的过渡,后者向理论思维的过渡则属于经验思维向理论创新的上升,不论在哪一种转变中,都离不开以问题作为中介。

问题不仅是理论创新的起点,也是理论创新的动因。人们为什么要把经验认识向理论思维推进?为什么要从旧的理论认识过渡到新的理论认识?说到底,就是为了解决现实和认识中的问题。问题是思维中的疑难和矛盾。通常,理论思维是在运用原有理论对事实不能作出合理解释,或者原有的理论不符合观察事实时,才开始产生疑问的。正是为了解决这些疑问,才开始了创新思维。所以,为了把理论思维推向深入,为了把认识推向新的阶段,必须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离开对问题的发现和提出,理论创新活动就无从谈起。

为了有效发现和提出问题,就必须 第一,有科学的怀疑精神。恩格斯在批评一些人蔑视辩证法时指出:他们带了很多仪器,却单单忘了一件“主要的仪器,即怀疑的批判的头脑”。理论创新的目的,是要突破那些过时的旧思想旧观点,勇敢地提出新思想新观点。科学怀疑精神的重要作用就在于使人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从而突破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第二,寻求经验事实之间的联系。通过调查研究,对经验事实进行概括,寻求它们之间的联系和统一解释,从而发现和提出问题,常常导致理论研究的新突破。第三,通过原有理论与新的经验事实之间的矛盾而提出问题。在理论研究中,新的事实被发现了,原有的理论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这就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为了寻求对事实的合理解释,就要变革旧理论,从而引导理论思维获得新的理论成果。第四,通过揭示理论自身的矛盾而提出问题。在理论研究中,常常会由于理论自身存在的矛盾,从而形成理论疑难和问题。面对这种状况,人们要不断提出问题,通过揭示和解决理论自身的矛盾而推动理论发展。第五,在许多假说之间的差别和对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认识的发展中,往往需要提出许多假定的理论即假说。面对不同的假说,需要人们在差别和对立中发现问题,从而促使开展新的理论探索并形成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论认识。

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目的在于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从发现问题到研究问题,还要经过问题选择。发现的问题是否有研究的价值,是否能够进行研究,以及能否卓有成效地进行研究,这些都需要在研究之前加以评估选择。应该努力选择那些具有较大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的问题作为研究的重点,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将可能成为理论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当然,问题的意义和价值也是复杂的,需要辩证地把握。同时,还应该依据研究的主客观条件选择能够或可能解决的问题以及能够有较大社会效益的问题进行研究,即坚持研究的可能性和效益性,使问题研究能够实现真正的理论创新。

以科学回答重大问题为着力点努力推进理论创新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作面临新的时代课题,肩负新的历史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增强问题意识,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我们要紧密联系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深入研究现代化建设提出的各种重大现实问题,在科学回答这些重大现实问题中不断实现理论创新。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党同志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还有许多重大课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回答,还有大量工作去做。”接着,他列举了14个重大现实问题,包含了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到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这些问题既是重大的现实问题也是重大的理论问题,通过深入研究而科学回答这些问题,将会使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获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实现较大的理论发展和飞跃,并有力地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从理论研究自身看,也存在许多重要的疑难问题,深入研究和回答这些理论问题,也是推进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宏观角度看,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建立和编写富有时代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史学、新闻学、文学等学科的理论体系和教材体系,已成为当前我们的一项重大理论建设任务。为了完成理论体系和教材体系的建设,必须深入研究各个学科领域和理论领域存在的众多理论问题。这是我们推进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不可逾越的重要环节。

时代的变化、实践的需求和理论自身发展的规律,是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必须把握的着力点。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把握时代变化及其对理论的要求,是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着力点;实践是理论的来源、动力和检验其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理论的价值归根到底在于其满足和适应实践需要的程度,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有其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一定要遵从理论发展规律和学术研究规范。但是,时代的变化、实践的需求、理论自身的逻辑,都集中地表现为重大的现实和理论问题的提出,所以,理论的深化研究和创新归根结底总要表现为对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的回答和解决。我们必须把理论研究和建设的着力点放在科学回答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上,努力坚持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